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長要分四個階段逐步治療孩子。
第一階段:培養孩子的信任感。適用年齡:0~1歲,幼兒期。
孩子的挫折教育應該在出生后開始。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顧和撫養。父母應積極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對家庭和環境有良好的信任感,為與孩子的溝通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培養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適用年齡:1~3歲,幼兒階段。
當孩子能站起來走路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獨立完成,不要總是抱著或幫助他邁步。孩子的行動發展也是心理的不斷發展和改善。當孩子長大后,他可以試著照顧自己的生活,培養孩子在照顧自己的過程中的自信,并轉移到未來的生活和溝通中。
第三階段:培養兒童的心理獨立性。適用年齡:3~5歲,幼兒園階段。
通常,我們總是教育孩子們幫助別人,并幫助他們。然而,有時孩子需要獨立完成的事情,但給予太多的幫助,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鼓勵孩子獨立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第四階段:培養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用年齡:5~六歲,學前階段。
進入課堂后,傳統教育注重數學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只是學習的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對知識的渴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孩子總是喜歡打破沙鍋問最后,這是他思考問題的表現,此時,父母應該耐心地回答,即使他們不能回答問題,也不怕丟臉,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書,實驗討論。
父母在挫折教育中容易犯的兩個錯誤
錯誤1:父母不幫助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
在社區舉行的嬰兒才藝比賽中,只有三個孩子獲獎,他們在舞臺上微笑。觀眾中沒有獲獎的孩子沉默而嚴肅,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后來,一個女孩平著嘴小聲哭了起來,然后所有沒有獲獎的孩子都哭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安慰孩子:沒關系,輸,獲獎的孩子不如我們好。
孩子們為比賽而哭泣并不是一件壞事。這不僅是情緒的自然發泄,也是競爭和進步的表現。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告訴他們的孩子輸了。沒關系,否則會鼓勵他冷漠的態度。相反,他們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讓孩子有所收獲。
錯誤2:父母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在幼兒園舉行的公開課上,許多孩子不想說話,偶爾舉起小手,立即放下,然后轉身看著母親的臉。許多母親拉著臉,皺著眉頭,用期待的眼睛要求孩子盡快說話,所以孩子不得不勉強舉手。
父母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想法,不要把理所當然的想法強加給他們的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選擇,讓他們(她)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真正從內心激發抵抗挫折的能力,知道如何站起來。
父母的挫折教育方法
父母在處理孩子的挫折教育時,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是個人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嘗生活的一些磨難,讓孩子明白生活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培養他們的努力精神、獨立意識、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我們應該明白,挫折教育貫穿于每一天,那些成年人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孩子摔倒了,一些父母會迅速跑上前幫助孩子,并對孩子說:地面真的很糟糕,讓孩子絆倒,我們撞到地面。
因此,孩子們把摔跤歸因于外部原因,不敢正確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理解挫折的原因和對策,比如告訴孩子走路看地面,以免絆倒石頭。
作為父母,他們應該大膽地放下傘,讓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即使衣服穿得一團糟,甚至米飯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們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情境,讓孩子在各個方面進行鍛煉,即讓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學會克服困難,克服經驗中的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方法是讓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里,體驗寒冷和孤獨,發現自己的錯誤并糾正它們。
第四,父母不僅要有勇氣把孩子放在困難和困難上,還要有耐心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
據統計,約30%的中小學生心理疾病是由于年輕時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孩子們在經歷挫折時往往會產生相對消極的情緒和抵抗,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克服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心。
另一方面,讓孩子們明白,一些挫折不能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止和避免。對待他們,我們應該教孩子們合理地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例如,如果孩子是黑色的,被嘲笑,父母可以安慰他們的孩子:黑色的皮膚更健康,我認為你也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