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助的母親在東方論壇上發帖,講述兒子被罵的故事和自己的苦惱。這篇文章很快就流行起來了,五天內讀了2萬多次。
母親的苦惱,兒子太謙虛了
劉女士的兒子小雷(筆名)今年12歲。她總是覺得兒子有點內向。經孩子們同意,她選擇學習打籃球,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與朋友相處。
但事與愿違,幾場比賽后,有一天兒子回家對她說:媽媽,這些孩子沒有受過教育,總是要罵我。
后來劉女士覺得兒子一味謙虛,就讓兒子罵別人,不行就開始打架。然而,劉女士沒想到兒子會平靜地說,我打不過他們,但打架會讓事情變得更大,給你帶來麻煩。
劉女士說不出話來。她應該為孩子的懂事感到高興嗎?還是應該認為他不夠勇敢?
直到這次參加籃球訓練班,劉女士才開始重新思考,看到兒子被同伴罵卻從不還嘴。兒子一點也不爭。這是謙虛還是懦弱?
劉女士說:現在不知道怎么教育兒子了。這么多年教錯了嗎?
專家建議:讓孩子掌握自己的分寸
昨天上午,記者采訪了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陶志瓊教授。
謙虛對雙方都有好處,罵人不是好事,被罵不還嘴也不能算是謙虛。陶志瓊說。
她認為,十幾歲的孩子應該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有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效果,讓孩子自己判斷。父母不應該干涉太多,讓孩子自己處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分寸,知道什么時候進去,什么時候退去。
陶志瓊說,紳士有紳士的方法,惡棍有惡棍的方法。你的紳士,我也是紳士,你的惡棍,我比你更惡棍,讓孩子們學會靈活,鍛煉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父母不應該用成年人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畢竟,父母不在當時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