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的幼兒園,許多家長必須提前一年甚至幾年做好準備。但什么是好的幼兒園,孩子們在幼兒園應該學習什么,父母真的知道嗎?讓我們來看看外國幼兒園學到了什么,以拓寬他們的視野。
美國幼兒園:如果你不能照顧自己,你會被說服
美國孩子一般都是3歲以上。如果他們能完全照顧自己,自己吃飯,他們就能順利進入公園,否則他們就會被說服退休。3歲前的孩子可以進入托兒所,最小的幾個月可以進入托兒所,但成本一般相對較高。
幼兒園為孩子設置的學習課程不多,大部分都是PIay-based(以玩為主),其余以手工和戶外活動為主。孩子在公園的時間很靈活,可以在公園里呆半天,一天,一周選1個—四天不等。接待時間很重要,家長要記得在關閉幼兒園之前到達,因為幼兒園有規定,遲到一分鐘就要收1~3美元。
在美國,幼兒園的學年于6月底結束。在9月新學年開始之前,每個幼兒園都是夏令營,與平時相比增加了許多集體戶外活動。3歲兒童夏令營的內容安排,包括水上游戲、燒烤、模擬食品攤位、檸檬汁折扣廣告牌等,內容非常有趣。
英國幼兒園: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教師很少教授知識,但主要是小組和個人指導。嬰兒可以自由選擇做零食、玩電腦、學習繪畫或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獲得知識,培養一些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的主體觀念,符合嬰兒的心理特征。例如,在閱讀故事書時,讓寶寶扮演角色來解釋故事,理解情節,體驗角色的感受;在解釋浮動和沉重的意義時,讓寶寶把塑料片、鐵片、紙放在盆里觀察;使用娛樂軟件,讓寶寶通過游戲了解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這些方法充分滿足了嬰兒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獨立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教師從不強調答案的獨特性。只要有合理的因素或想象力,他們就會對嬰兒提出的各種解釋給予高度評價。
法國幼兒園:家校結合非常緊密
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點。從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局、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的最終決定權,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與父母委員會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嬰兒在家里和幼兒園,教師利用父母的接送時間及時溝通,以便在教育中更好地相互合作。
將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繪畫、舉辦木偶表演、角色裝扮游戲等,發展嬰兒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達和創造力。
科技活動是他們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嬰兒在手動大腦的生產、拼寫、修復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征和關系。
奧地利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的嬰兒
奧地利幼兒園的教師將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材料,讓嬰兒通過扮演童話角色、編造童話故事、制作太空旅游游戲來展開想象力的翅膀,但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在想象力和現實之間的比較中,嬰兒也掌握了理性的比較方法。
幼兒園有專門的手工間、刨子、鋸子等工具供嬰兒使用;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備也適合嬰兒使用。在游戲勞動中,嬰兒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而且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信心,而且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理解。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家,非常重視音樂教育,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嬰兒的音樂感和節奏感,音樂教師必須能夠彈吉他,教師必須至少能夠使用其他樂器。然而,重視音樂教育并不是強迫兒童學習,也不是扭曲兒童學習音樂自由發展的本質,也不是敦促兒童學習音樂(包括樂器)。
他們還將繪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嬰兒用三言兩語描繪和背誦他們的圖片、雕塑和木雕作品。這些似乎是藝術家所做的,但他們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比利時幼兒園:在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個性
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比利時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讓他們學會應對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玩游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手工課累了,老師帶他們去郊游或參觀博物館。老師就像一個評論員,指著實物向孩子們介紹歷史上發生的故事。比利時幼兒園的老師認為,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生活興趣,因為這可以讓他們的性格開朗。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行動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丹麥幼兒園:大自然幼兒園進入森林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嬰兒去幼兒園,3-6歲的嬰兒去幼兒園,通常是混合年齡班。老師很少在孩子5歲之前教具體的內容,經常讓孩子玩耍,從玩耍中學習交流。通過溝通,讓孩子們建立一個初步的約會概念和信心。
當丹麥女孩Fabiola3歲時,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一所森林幼兒園。每天早上,森林幼兒園的公共汽車都會把孩子們拉到森林里,觀看自然界中的各種動植物,在戶外吃飯。如果下雨或下雪,公共汽車會把孩子們帶到圖書館。雖然Fabiola整個冬天都在戶外流鼻涕,但她心情很好。在這樣的森林幼兒園里,積累了大量的地理、動植物知識,有時與父母交談,夫妻倆都感到羞愧。
德國幼兒園:提倡培養完整的人
德國是一個缺乏原材料的GJ。其經濟成就主要依賴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職業指導在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德國,社會提倡的口號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一個活潑完整的人是一個快樂、獨立、掌握生活方式的人。德國早期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將教育責任歸咎于父母,認為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德國憲法明確規定,撫養孩子是父母的自然權利和義務。政府站在輔助學前教育的立場上,真正承擔教育責任的是父母。
對于德國母親來說,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通常是令人放心的。出生6周后,最小的嬰兒可以被送到幼兒園。那里的老師會像父母一樣教孩子很多東西。比如如何吃飯,如何上廁所,如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讓孩子了解各種家具和環境。基本上幼兒園老師會教媽媽在家教的東西。由于幼兒園數量有限,入園名額仍然非常緊張。這樣,許多德國兒童仍然有機會進入高質量的公立幼兒園,直到他們在家1-1.5歲甚至3歲。
日本幼兒園:戶外活動:
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幼兒園教師不允許在課堂上教授文本、算術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兒童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通過集體生活融入社會。
在日本幼兒園,老師會讓孩子們自然地學會數數。例如,老師會給孩子們畫各種各樣的實物照片和圖片,讓孩子們數照片和圖片上的實物數量。或者在現實生活中,讓孩子們去戶外,用手指數院子里盛開的花和樹上的水果。
孩子三歲以后,幼兒園散步活動就多了。每個月初都會設定散步日期。無論是陰天還是刮風,只要不下雨,都不是惡劣天氣。老師還是帶孩子們去散步。孩子們走得很遠,一般兩三站,走回去,在公園里玩一個小時。通常只要走一上午,冬天一般不允許穿外套。孩子們也不覺得冷,有時還會出汗。
為了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成長,給五六歲的孩子更多的動手機會,日本幼兒園經常安排大班的孩子幫助小班的孩子穿衣服。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午睡起床后,來到小班,幫助兩三歲的弟弟妹妹穿衣服,疊被子,然后幫助小班老師把被子放在壁柜里。這樣的活動讓大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有能力,可以幫助老師做點什么,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好榜樣。
瑞士幼兒園:提倡嬰兒自己吃飯
在瑞士幼兒園,孩子們吃飯時,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大一點的孩子用勺子吃飯,小一點的孩子用手吃。吃飯時間結束,如果不吃完,食物也會被工作人員帶走。瑞士的父母通常不追求家庭喂養。他們認為如果孩子餓了,他會自己吃。爸爸媽媽只是在必要時給予話語上的鼓勵和暗示,爸爸媽媽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也不會去包攬。因為這會抑制他的獨立行為,而性格壓抑的孩子只會做別人做過的事,不會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從而失去創造力。因此,瑞士的父母讓孩子自己吃飯也是對他獨立行為的一種尊重。
意大利幼兒園:注重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早期教育中,意大利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通過提高人的素質,實現強國之夢。
意大利母親艾麗絲認為,7歲之前的孩子不是通過頭腦去理解,而是通過生活來形成自己,其中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吸收了他們所接受的所有印象后,他們選擇了他們被感動的部分,然后模仿它們來形成自己的表達。這種自我表達可以很容易地在自由創造性的游戲中找到。
挪威幼兒園:讓孩子們接近陽光和自然交流
挪威的幼兒園一般每天早上7:30開門,下午5:00關門,正好錯開了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讓家長放松了很多。
幼兒園將根據兒童的大小分為兩部分。每個部門將配備一名熟悉兒童心理學、專門學習兒童教育的幼兒園教師,每個教師將配備兩名助手。在開始玩之前,老師會把孩子們聚在一起,告訴他們今天要做什么,讓他們在玩之前交流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在玩耍中學到了各方面的知識,接近了陽光和自然,理解了與合作伙伴溝通和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游戲中,他們也會學習文化知識和文明禮貌行為。
澳大利亞:孩子們玩得開心是最重要的
澳大利亞幼兒園教師和兒童的比例不超過1:10。澳大利亞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們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孩子們吃飯時,至少有一個成年人坐在孩子們旁邊,邊吃邊說話,為孩子們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生活氛圍。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老師會帶他們出去玩游戲,參觀動物園、博物館和水族館,讓他們通過眼睛和觸摸感受世界。兒童參觀博物館基本上是免費的。澳大利亞的幼兒園每天都在計算費用。許多孩子不一定每天都去幼兒園。例如,有時當一個家庭出去度假時,他們的孩子不會去幼兒園。
澳大利亞游泳冠軍索普曾經說過,當他看到父母讓三四歲的孩子在中國鍛煉游泳,并告訴他要把孩子培養成像他這樣的游泳冠軍時,索普承認他真的很震驚。他說,當他這么小的時候,沒有人強迫他做任何事,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不上幼兒園;選擇游泳,還是不游泳,都在玩,沒有任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