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身教勝言傳言
嬰兒的認知世界
三歲以下的嬰兒正處于心理發展的感覺運動階段。他們通過各種動作和視覺、聽覺、觸摸、味覺、嗅覺等感覺能力來理解和理解世界,而對于各種概念來說,慢慢地理解和理解需要很長時間。比如父母給幾個月大的寶寶喂糖水,以后可能就不喝白水了。白水和糖水看起來沒什么區別,但是寶寶只需要用嘴嘗一嘗就知道是哪一種。如果我們給他黃橙汁糖水,寶寶會拒絕看到無色飲料。
嬰兒對事物的理解也需要親身感受。例如,告訴嬰兒,小白兔的特點是白色的身體,紅色的眼睛,長長的耳朵和三張嘴。如果他沒有親眼看到,他仍然無法理解小白兔指的是誰。父母應該在給寶寶看照片的同時告訴他們。當他再次見到小白兔時,他們自然會叫出他們的名字。
寶寶知道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系也需要不斷的親身經歷。例如,當寶寶聞到剛出鍋的雞蛋湯的味道時,他渴望馬上吃。他媽媽說它很熱,不能移動是無效的。只有當嬰兒伸手去摸它時,他才能真正理解母親的意思。另一個例子是,如果嬰兒想要一個足夠高的玩具,他會自然地爬到旁邊的椅子上,但如果椅子不在旁邊,他就不知道如何移動一個。只有通過父母的不斷示范,他才能逐漸學會。
在生命的頭幾年,孩子們需要不斷積累行動和感知經驗,從個人感受的成功或失敗中獲得知識,逐漸了解自己,了解周圍世界和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展生存能力和學習能力。
身教勝于言傳
孩子們以特定的形象認識世界,也在仔細觀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我們需要教寶寶很多知識,告訴寶寶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切都是用什么,有什么特點;我們還需要給寶寶很多能力,如何發現和觀察,如何比較和記憶,如何使用和控制;我們需要給寶寶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與他人協調關系。在培養嬰兒的過程中,說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方法,而圖像的演示是最生動、最有效的手段。
父母經常抱怨孩子,說我教他說話,他不學習,我叫他建積木,但沒過多久,我們驚訝地發現孩子張開嘴說話,他用積木建了一座高高的寶塔。結果證明,他一直在默默地學習,總是在學習知識和積累能力。
我們還會發現,父母從來沒有故意教孩子什么,他也跟著葫蘆給你看,比如模仿母親的習慣,重復電視上的幾個廣告,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已經被嬰兒主動編成了教科書。
孩子們不聽成年人的話,但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只要父母說孩子會聽,但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釋,所以張冠李戴,吞下現象并不奇怪。相對而言,嬰兒可以真正學習,更容易把它們變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在嬰兒的世界里教書
早期教育沒有失學的孩子。嬰兒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家庭是不同風格的學校,不同的父母是不同層次的老師。早期教育學校的特殊教師是能夠進入嬰兒世界的父母。他們理解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與他交流,帶著孩子從華麗的童話世界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
讓我們按照以下原則,努力做一名優秀的老師,讓寶寶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1、 不厭其煩地把寶寶看到的東西告訴他
2、 簡單概括地描述嬰兒參與的活動
3、 讓寶寶觀察和記憶進行比較
4、 讓寶寶在活動中接觸和感受人與自然
5、 邀請寶寶參加有趣的勞動和社交活動
6、 我們的父母要求我們的父母根據培養孩子的目標來要求自己
最后,請記住,知識是能力發展的工具和結果,能力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手段。培養嬰兒的能力可以幫助他不斷獲得知識,向嬰兒灌輸知識可能不會增加嬰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