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來啦,我們要把電視、電腦前面的小家伙們拉出家門!與他放一只大家一起設計、制作出來的風箏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放風箏有釋放壓力眼睛視力、新鮮的空氣等好處,就無需贅述。今天就動手吧!
制做
1.剪好風箏面(生宣紙、無防布等都可以),長680mm,寬550mm。
2.設計圖形。和孩子一起畫(如詩如畫個孩子臉,2個綢帶設計為小辮子)。
3.削4根竹條,大概3mm厚。在其中2條和風箏里長、寬同樣,另2條和風箏面對角線同樣。
4.取尺寸和風箏里長、寬同樣的竹條,短邊的一端與寬邊中心點交叉,線纏綁緊。另2個竹條交叉,綁緊。再以圖綁緊。
5.在綁緊的竹架子上涂天然乳膠,粘到風箏表面。
6.把和寬邊長短同樣的竹條用風箏吐司面包好,粘緊。
7.用一根略比風箏面寬邊短繩綁住風箏寬邊竹條的兩邊(竹架面),讓風箏形成一個曲面。
8.再找一個二根繩,各自拴在風箏正向的寬邊竹條的兩邊,在二根繩的長短同樣的地區打個結(風箏正臉)。
9.再找一個一根繩,從風箏背部的核心越過,在剛剛系結的區域增加一點再打個結。這一根線是和放風箏的中心線連在一起的。
10.綢帶粘到風箏面下方,兩側凈重要一樣。
放飛
放風箏是有講究。新手一般選擇3級左右風速時放。如果對于自己動手做的屁簾無所謂了得話,提議買一只預留,以防掃了小孩的興。
原地不動放飛法
父母手執線輪,讓孩子們持風箏在10米外隨風站起。有風時,父母發信號,讓孩子們將風箏往上面一舉,松手,父母趁機卷線,持續田埂抖邊放。風箏左偏重左甩線;風箏右偏重右甩線。風箏起飛后,還需要放一段線停一停,把風箏線一拉一松,協助風箏提升奮發向上的推力。
奔跑放飛法
假如當場風速過小,不能將風箏炸響時,那就需要奔跑放飛。需要由小孩當放飛者,在父母松掉風箏后,讓孩子拉著風箏迅速地迎風奔跑一段距離,使風箏得到充足的推力騰空而起。
調節
總偏重一側 調節風箏的布提線。如風箏偏重左邊,可以將上提線向左邊小幅挪動。
扎跟斗 將風箏的尾端加劇。或是不行的話,然后將上提線減少。慢慢調節。
左右搖擺 提線的重心部位靠上所造成的。把下提線減少一點就可以。
飛遠不飛高 將上提線減少一些,或者緩解尾端重量。
風箏歷史
我國風箏起碼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代將軍高漸離曾運用風箏進行檢測,梁武帝時曾運用風箏傳遞信息,漢朝有些人身背風箏從高處跳下沒有摔死。從唐代逐漸開始,風箏慢慢變成小玩具。唐代時,風箏上被捆綁上笛子,風輕輕吹聲鳴,因名風箏。唐代,我國風箏向全世界廣為流傳,變成四軸飛行器創造出來的啟蒙教育物。美國華盛頓航天局館中掛在一只我國風箏,旁邊寫著:世界上最早的四軸飛行器是中國風箏。
我國著名風箏類型:北京市沙燕、天津市軟翅、山東省一長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