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兒女描述50后父母父母皆傷害。80后,在大家的印象里,是含在父母口中長大一代,為何居然稱父母為傷害?
原先,80后最討厭是指父母過度包辦代替自己生活,一直替自己作挑選,讓自己的生活失去本來應該具備的色調。結論,愛也成了一種傷害。
前段時間,我帶著女兒格格坐高鐵去杭州玩,動車上的一切都讓格格很有食欲,她用手掰放起來活動餐桌。結論餐桌掉下去時恰好砸到格格的鼻子上。格格痛得哇地大哭起來。就問她:是否小桌子砸痛你?格格說:沒錯。我再去問:是誰叫小桌子掉下來?格格說:是格格。我講:那你哭什么呀?格格立刻觀念到沒有自己責任,馬上止住哭泣聲。
我講:你用了雙手輕揉鼻部。媽媽教大家如何把小桌子放下去,又不至于砸到了自身。因此,給格格示范性,一手去開啟小桌子,另一手在下文然后小桌子,再慢慢放正。又讓格格演試了兩遍。就問她:如今還會繼續砸到了自己嗎?格格說:不會了。
許多媽媽都是在感慨,為什么現在小孩愈來愈嬌貴?愈來愈依靠父母?愈來愈欠缺擔當意識?實際上,讓孩子們欠缺自主能力和擔當意識的正是父母自身。
父母真真正正取得成功的愛,是讓小孩盡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從你的人生中分離出來,這些分離出來越快,你就越取得成功。因而,媽媽太勤勞這只是一種情緒的愛,是喜歡的低等主要表現。懶媽媽雖然看上去很可怕,但有智慧懶其實是一種理性的愛,這也是更好的愛的表現。真真正正教育孩子,比不上做一個懶媽媽。
與勤勞媽媽對比,我們所倡導的懶媽媽,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懶散,反而是身懶心不懶,有所為有所不為。即規定媽媽塑造放開手讓他自己去做的事情觀念,為孩子提供隨意探尋、獨立辦事、自身承擔、獨立相處、獨立學習機會,在合適的時候用適度的方式給小孩一些具體指導,教育孩子獨立面對各種各樣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