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交談是一門有規律、獨特的藝術。孩子們的問題有自己的含義。孩子們在交談時很少無知。他們的信息中經常有需要解釋的密碼。
十歲的安迪問他的父親:哈萊姆有多少孩子被遺棄了?安迪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他很高興看到兒子對社會問題感興趣,所以他就這個問題發表了長篇演講,然后檢查了數據。但安迪仍然不滿意,繼續問同樣的問題:紐約有多少孩子被遺棄了?美國呢?世界呢?
最后,安迪的父親終于明白,他的兒子不關心社會問題,他關心個人問題。安迪問這些問題不是出于同情被遺棄的孩子,而是擔心被遺棄。他不想得到被遺棄孩子的數字,而是想確認他不會被遺棄。
所以,我父親仔細考慮了安迪的擔憂,然后回答說:你擔心你的父母可能會像其他父母一樣拋棄你,我向你保證我們不會拋棄你,如果你擔心,告訴我,這樣我就可以幫助你消除擔憂。
南溪五歲時,她第一次去幼兒園。她的母親陪著她。她看著墻上的畫,大聲問:誰畫了這么丑的畫?南溪的母親感到非常尷尬。她不滿地看著女兒,很快告訴她:把這些美麗的畫說成丑陋是不友好的。
一位了解南溪問題含義的老師笑著說:在這里,你不需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南溪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現在她得到了她隱藏問題的答案:如果一個女孩畫得不好怎么辦?
接下來,南希拿起一輛壞玩具消防車,自以為是地問:誰弄壞了消防車?她的母親回答說:誰弄壞了它和你有什么關系?你不認識這里的任何人。
事實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對這個名字感興趣。她想知道壞玩具的孩子會有什么后果。在理解了這個問題后,老師給出了一個適當的答案:玩具是用來玩的,有時它們會壞,就是這樣。
南希看起來很滿意。她的面試技巧給了她必要的信息:這個成年人很好,即使畫很丑,即使玩具壞了,她也不會馬上生氣,我不需要害怕,呆在這里很安全。南希向母親揮手告別,走到老師身邊,開始了她在幼兒園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