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可以為孩子們提供越來越多的選擇:無數的玩具,無盡的衣服,無盡的食物……然而,孩子的幸福會因為選擇更多而更快樂嗎?
不!選擇越多,孩子可能就越不快樂
在一個公園里,一個小男孩靜靜地蕩秋千。這時,他看到旁邊的滑梯上沒有人,就跑過來玩滑梯。
再看看對面玩蹺蹺板的孩子走開了。小男孩迅速放棄了滑梯,沖向蹺蹺板……
這時,另一個小女孩來玩秋千,小男孩看到后迅速從蹺蹺板上下來,沖向秋千,不讓小女孩玩。
小女孩不依,小男孩推了她一把,小男孩的媽媽很生氣:“吃碗里的,看鍋里的,你這么貪心嗎?”小男孩哭了!
事實上,小男孩并不貪婪,當選擇更多時,孩子們很難從這些選擇中獲得100%的幸福。
例如,當孩子們蕩秋千時,他們可能會想“以后我會去玩滑梯”。玩滑梯的時候看到蹺蹺板,又想到了蹺蹺板。最后,看到有人來玩秋千,孩子突然想起了秋千的好處:“我不玩蹺蹺板,我要蕩秋千!”
許多選擇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幸福感降低。
如果孩子沒有那么多東西可以選擇,他只能玩秋千或滑梯,那么無論他玩什么,他都可以享受幸福。
選擇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越低
選擇更多也會帶來一個缺點,那就是孩子的注意力會更低。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
在研究中,他隨機將孩子分成兩組繪畫。第一組孩子可以從3支畫筆中選擇1支,第二組可以從24支畫筆中選擇1支。
結果第二組孩子的作品比第一組孩子的作品差很多。
然后,研究人員讓孩子們選擇一支他們最喜歡的筆,然后試圖說服孩子們放棄這支筆,選擇另一種禮物。
結果,第二組的孩子更容易放棄他們選擇的筆。
我們經常認為,給孩子提供的物質越多,孩子就越快樂,事實往往相反!太多的選擇,但會讓孩子在選擇前混亂,不知道他們最喜歡什么,得到后也不知道如何珍惜。
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過度選擇?
玩具不多不少,剛剛好。
玩具太多,不僅容易讓孩子分心,而且不利于孩子的智力發展。
那么,應該給孩子們提供多少玩具呢?
弗吉尼亞學者認為應該有五個。原因是當玩具少于5個時,孩子們可能會感到自卑;但如果超過5個,孩子們很容易分心,并限制他們的創造力。
玩具不多,孩子們在可選范圍內,專注于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反復研究、思考、思考,創造各種新的游戲玩法,然后玩具的價值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有些母親可能不得不掙扎,給孩子留下什么五種玩具?
這些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堪稱經典,對孩子的成長最有意義:
1)組裝玩具(積木、雪花片):風格簡單,玩法多變,寶寶和寶寶都可以玩;
2)運動玩具(小球、推車):除了樂趣,還能促進兒童動作的發展;
3)涂鴉玩具(畫筆、彩紙):每個孩子都是最好的畫家,能充分發揮孩子無限的想象力;
4)毛絨玩具(娃娃,玩具熊):童年初期的玩伴會被孩子賦予生命;
5)音樂玩具:(玩具鼓,玩具鋼琴):讓孩子仔細聽不同的聲音。
衣服不要貪多,少而精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是一個失敗的母親,看到漂亮的童裝會完全沒有抵抗力,家里的衣服已經堆積成山,或者忍不住給孩子買買。
那么,當你看到衣柜和房間里凌亂的衣服時,你會覺得自己太沖動和理性嗎?
日本有心理學家建議:
4歲以上的兒童每季不需要超過5套或更少的衣服,可以完全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兒童鞋不需要超過3雙(包括家庭拖鞋),帽子不超過1頂。
也許有些媽媽會說:“我的孩子還小,5套完全不夠!”所以可以少即少,盡量精簡,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特別是,你不能因為貪圖便宜而給孩子買太多的衣服。看著家里一堆便宜又差的衣服,你真的會發瘋的。
一個干凈的房間可以讓孩子們更專注于玩耍和探索。生活在一個充滿衣服和玩具的空間里,人們更容易感到無聊和沮喪,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更容易易怒和缺乏耐心。
舉一反三
“多則迷茫,少則明”,除了玩具和衣服,我們還應該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為兒童提供其他物質。
每一件物品都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它最大的用處,這樣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