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廚房教育
說起我們小俠最喜歡的地方,既不是操場,也不是公園,而是廚房!
廚房成為小俠的最愛是合理的,因為作為廚師媽媽和奶奶的個人秘密,跟著媽媽和奶奶去工作室是合乎邏輯的。此外,還有小俠最喜歡的水兄弟,他好奇的盆碗碗,以及他渴望找到的液化氣體。
在成年人的訓斥聲中,死皮賴臉的小俠洗了米飯、蔬菜、碗和筷子,甚至打開了液化氣。當然,這一舉動要付出代價。但是看到孩子們如此熱愛烹飪,成年人有了一個聰明的動作。為什么不培養孩子們在這方面的專長呢?
所以,奶奶和面條的時候,會喊:寶貝,幫忙。小俠跑去幫奶奶扶臉盆。奶奶要做手搟面。為了安撫小俠急于工作的心,她教孩子唱童謠:搟杖搟大片;切刀,切絲線,在鍋里煮。小俠背得滾瓜爛熟,還可以加一句吃面條。
至于包餃子和饅頭,小俠會拿起自己的小搟面杖搟皮,沿著搟三次,斜過來搟五次。動作標準整齊。除了有點厚的面團,圓形的愣子看起來很像。除了搟面條,小俠還會用小手把面團捏成雞魚,充分發揮想象力。他更喜歡把面粉抹在臉上。這是一種純天然的美白劑,充分滿足了小俠的臭美心理。
后來爸爸用壓面機壓面條,這個小東西一出來,小俠就好奇了。爸爸和小俠分工合作。爸爸只負責機器里的填料,小俠提供動力。這種體力活了下來,孩子累得喘不過氣來,搟大片,壓絲線,寶寶好,真能干!呵呵,爸爸聰明的打油詩,讓孩子開心。
據說廚房教育在國外很受歡迎,我們的小俠一不小心就追上了潮流。
現在,小俠在母親的幫助下練習刀匠——切一塊用來包餃子的長面團。小家伙的小手被媽媽的大手握著。他的小臉很緊,看起來很嚴肅。一兩次,哈哈!切得好。孩子笑了,媽媽更高興:也許很快我們就可以吃小俠包的小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