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日程的臨近,父母比孩子更緊張。早在幾個月前,家長們就開始信任關系,尋找朋友,在網上搜索信息,比較每所學校的特點和優勢。終于到了報名的日子,家長們既興奮又不安。幼兒園的孩子成長為學校的小學生。他們的角色和要求發生了變化,父母的情緒和期望也發生了變化。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記得眼見為實-上海尚德實驗學校小學部葉校長
家長在選擇小學之前,要充分考慮孩子的特長和愛好。其次,一定要眼見為實。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目標學校,實地考察一次。現在,許多學校將舉辦招生咨詢、家長會議等活動,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了解學校的理念、教師和其他條件。在這種選擇中,父母也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當孩子上小學時,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不知道如何做決定。一切都是父母的最終決定權,導致一些學生在開學后不適應。為避免這種情況,家長應提前培養孩子的判斷和選擇能力。例如,孩子們可以參觀學校,向孩子們介紹學校的情況,尊重他們的決定。
至于孩子住得太早,我覺得有利有弊。對學生和家長而言,這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例如,有些父母工作很忙,家里只能接受代際教育,但結果并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考慮通過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培養孩子的自理、獨立、語言表達等能力。多元化的課程會使孩子營養均衡,活潑的集體生活也會使孩子更加合群健康。在學校,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課外活動,如游泳、鋼琴、雙語、藝術等。全面發展。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第二中心小學陳校長
雖然每個地區的做法不同,但一般來說,家長不鼓勵在義務教學階段為孩子選擇學校。通常,我們鼓勵家長根據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事實上。當孩子們進入小學一年級時,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父母不必太擔心為他們選擇輔導。在幼兒聯系階段,我們建議家長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和家庭的實際情況。比如年級太低,孩子跑不遠。很多家長認為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硬件。我的建議是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和他們比較。不要刻意給孩子施加壓力。
在家里,家長可以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比如上小學就不能再小睡了;小學上課時間長……家長的解釋和指導可以為孩子的早期階段鋪平道路,讓他們意識到小學的要求更加嚴格。開學后,許多學生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如下午上課睡覺、餓肚子等。家長和孩子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讓孩子們全心全意地做任何事—南碼頭小學宋校長
在選擇小學時,我們通常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選擇,將孩子的興趣與學校的特點相結合。現在學校的教師資源比較齊全,教學比較嚴謹,家長可以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家門口的學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母親,我完全可以理解父母的擔憂,但父母不能忽視一件事:孩子是否身心快樂,孩子是否對學習感興趣?至于一些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我認為這需要仔細考慮。由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在校園里,寄宿學校的老師非常認真和負責任。然而,對于孩子來說,無論老師有多關心,他們都無法取代家人的愛和親人的陪伴。在家里,父母可以培養孩子如何專心做一件事,無論是玩耍還是閱讀。一開始可能很難。父母可以從5分鐘、10分鐘、15分鐘開始陪伴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平時多鼓勵孩子,你真棒!不要暗示孩子:老師會把你打掃干凈的!
家長經驗談
文/郭斐
選個好老師-何先生
我認為,選擇一所學校比選擇一個老師要好。無論學校有多好,老師都不負責任,沒有奉獻精神,這也是徒勞的。學校不是一所著名的學校,老師都很敬業。小學生的啟蒙教師是最重要的。有一個好老師來教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比什么都重要。學習知識是一方面,我認為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是孩子一生的事情,從小培養良好,等于給他終身受益的東西。
關鍵還在孩子自己——李先生
我的孩子沒有選擇太多的學校,所以他們就近入學。我選擇學校的標準是離家近,接送方便。孩子們,寄宿制托給別人不放心啊。這是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每天上學讓孩子們很累。我不想讓孩子們在路上花更多的時間。現在,上小學并不總是為了考個好初中。家長多操心,四處打聽就好,找個責任感強的班主任。然而,這些都是外部因素。最終學習的關鍵在于孩子自己,家庭教育也要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質。
學校好,英語好——周女士
雖然我家在楊浦,但我報名參加了徐匯區的一所外國語小學,寄宿制。一開始,看著兒子哭著說他不想上學,真的很難過。后來,我兒子習慣了,一群同齡的孩子住在一起。每周都有很多聯系方式可以與父母溝通和反饋。我們更擔心,發現我兒子離家太久了,回來很明智,很多事情都可以照顧自己。
校風好,班風好-沈先生
我認為這個班也很重要。一些著名的小學,所有的家長都擠進去鉆。每年總是招募這么多人,一個班有40或50名學生,老師在哪里可以照顧他們。如果我的孩子不是一流的,他們可能會被忽視。最好去一個小班。所以,學校是一扇門,班級是一扇小門。學校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重視每個孩子,比學校的聲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