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頭上出汗都心疼,趕緊上前請假給孩子申請休息。孩子連這樣的苦都吃不下。長大后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爸爸東子:吃苦是孩子成長的良藥。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逐漸豐富,溺愛、偏愛和溺愛孩子的氛圍也在逐漸蔓延。父母認為這是對孩子無私的愛。事實上,看看溺愛的寫作方法,當愛被洪水淹沒時,孩子們得到的只是一個軟弱的詞。溺愛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被寵壞的孩子不能成為一件大事。
有些父母或他們遭受了痛苦,持有補償心理,任意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或者生活非常富有,溺愛孩子,特別是在金錢方面,任意縱容孩子注意物質享受。他們認為自己很富有,有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孩子花一些錢沒什么。
俗話說,富門寒教育。我們的鄰國日本經濟發達,生活富裕,但經常對青少年進行饑餓教育和耐寒教育。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堅強無畏的性格,磨練他們的意志,使他們有進取的精神。所有這些都將是孩子一生中使用的無限財富。相反,我們把孩子放進金錢堆積的蜜罐里,把孩子溺愛成只懂得享受,不懂得奮斗的富貴浪蕩子。
天行健康,君子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一直是中國人民所倡導的修身美德,也是GJ和民族發展的思想基礎。一個自力更生的人會生氣,有所作為;一個自力更生的國家將繼續發展壯大,最終引領人類前進。可以說,時代需要這種無休止的精神,個人也需要這種向上的力量。
這讓我想起了10多年前,我帶領20多名來自西安、上海和香港的大學生參觀了中國西部的采訪。在調查過程中,經過10多天的接觸,我明顯感覺到香港大學生比大陸大學生更能吃苦。雖然大部分內地孩子家境不如香港孩子,但他們比香港孩子嬌弱,怕苦怕累。在青藏高原,我們還遇到了一名17歲的日本女中學生,名叫松子,背著一個大背包艱難地跋涉,她獨自來中國探險。相比之下,我們大陸20多歲的男大學生無法與這個虛弱的東洋小女孩相比。
吃苦也是一種能力,一種重要的生存能力。吃苦的能力越強,孩子的生活空間就越大,所以孩子從小就要吃苦。
生物學上有一種著名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如果青蛙突然被扔進沸水中,沸水會強烈刺激青蛙的神經系統,青蛙可以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迅速跳出來。但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里,讓水溫慢慢上升,青蛙就會感到危險,快樂地游泳,直到它感到熱,無法移動,只能坐著等待死亡。這個實驗也激勵我們,人是惰性的,會被環境慢慢同化,而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最終會被社會淘汰,無法適應社會。其實說白了,這就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0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慷慨地說,年輕人強大,國家強大,年輕人獨立,國家進步,年輕人比歐洲好,國家比歐洲好,年輕人比地球好,國家比地球好。這些響亮的話能提醒我們嗎?
生活中有難以忍受的光,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過于輕松優越的生活,過多的寵物會使他們患上軟骨病。自古以來,英雄們就經歷了許多困難。他們需要社會經驗和風雨,使他們更加堅強和勇敢。
生活的困難不僅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也是成長所必需的營養。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變得好,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你的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磨練他的意志。這就是所謂的勞累他的肌肉和骨骼,饑餓他的身體和皮膚,這將使他無法受益……
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依依吃苦的能力,讓孩子將來有一個堅強的體魄,讓孩子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從照顧自己,幫助做家務,到農村參與農業生產;從旅行到在家學習,我讓她嘗嘗她應該吃的苦頭。有人可能會說,你不提倡快樂教育嗎?你怎么能讓你的孩子受苦呢?我提倡的幸福不是為了追求幸福而獲得幸福,而是通過自己的經歷、感受和努力征服困難而獲得的幸福。這樣的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
起初,我也為讓孩子們受苦而感到難過,但看著孩子們越來越堅強和自信,我想:這種痛苦是值得的!當然,讓孩子們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特點受苦,不能讓孩子們做超越極限或無法忍受的事情。因為伊伊從小就有這種意識,所以她很高興每次工作,每次爬山,徒步旅行,旅行她都很高興。
我買車好幾年了,大部分時間都停在樓下。無論是上學還是逛街(玩),她從來沒有要求我接她。有時候我覺得天氣不好或者沒時間主動送她。很多時候,她拒絕了:爸爸沒事,我自己坐公交車!
看著鄰居的孩子上學放學接車,不坐爸爸的車不出門,我為我懂事、自力更生、堅強、能吃苦的好女兒感到驕傲。
如果你是一個好家庭的父母,請不要忘記讓你的孩子嘗嘗酸、甜、苦、辣,看看各種各樣的生活,給孩子鮮花,記得告訴孩子松樹的精神品格。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家庭的父母,不要忘記給你的孩子嘗嘗苦、熱、酸和甜。在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愿望的同時,記得磨練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
人們的生活充滿了起起落落,未來的日子是什么,我們無法預測。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健康嗎?它成功了嗎?還是運氣不好?沒有人知道。因此,為了讓孩子們明天過得更好,今天必須讓孩子們忍受一些痛苦,體驗生活的艱辛。在困難的環境中創造出來的孩子們會有更豐富的翅膀和更堅強的腳步。
女兒范姜國一:真是良藥苦口,吃苦后享受甜蜜。
呵呵,我沒有爸爸說的那么懂事。當然,我有時候很懶,有時候躺在床上不想吃苦。以前兩天為例。
兩天前,家里沒有食物。我父親說他想下樓買食物。他來問我和媽媽誰愿意陪他下樓(一般來說,我會在家里買很多東西,然后我幾天不能下樓,所以我父親需要有人幫他拿東西。),但我躺在溫暖的床上,不想出去,媽媽不想搬家,爸爸有點生氣,說我不明智,不勤奮,休閑,只知道享受幸福,沒有困難的精神……
最后,我不能說他。我心里想,如果他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間,鐵牙銅牙的人就不是紀曉嵐了,一定是他!我一邊穿衣服一邊跟著他下樓買菜。一路上,爸爸一直在給我上思想教育課,說沒有吃苦的精神,以后就不可能享受幸福了。我必須努力工作……又是一大串,下次殺了我也不敢違抗他!
我對吃苦的想法是:盡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吃苦,磨煉自己的意志,鍛煉一個鐵打的我!
事實上,在高中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不能回家,第一個痛苦是想家,在學校的頭幾天,因為不適應環境,更引起想家的想法,然后想家為自己找一些工作,做問題,閱讀,洗衣服,幸運的是,在那段時間之后。二是住校條件不好,冬冷夏熱,床板還很硬,躺下很不舒服。最頭疼的是洗漱不方便,只有幾個水位,幾百個人搶。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占一個,運氣不好的時候要排隊等。不確定能不能洗。冬天有時候沒有熱水,水太冷了。用這樣的水刷牙感覺很涼爽。牙齒幾乎凍死了(∩_∩)O!但無論如何,我已經適應了,我相信我可以堅持下去,這么多人住在學校,可以生活得很好,為什么我不能呢?我也有室友陪伴,每天都很開心。
在我看來,雖然吃苦的過程本身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它的結果卻是甜蜜的。吃苦就是要經歷身心、意志等多種磨煉,讓人覺得生活不容易,從苦難中找到努力的勇氣和力量。繭蛹破繭成蝴蝶,從蛹變成蝴蝶。在美麗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小東西變成了一只高貴的蝴蝶需要多少痛苦,有多少蛹忍不住在繭中死去!努力才能甘來。
總的來說,孩子在吃苦的過程中,要懂得吃苦中苦,才能做人上人的道理,真正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