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丁寧獲得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第10金!
乒乓球一直是中國奧運會的強項,金牌一般毫無懸念。
然而,仍有許多奧運會運動員堅持不懈,
例如,這位日本選手——
福原愛
為了打好乒乓球,福原愛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中國教練。奧運冠軍陳龍燦和其他人都教過她。后來,福原愛在中國乒乓球超級俱樂部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說了一口流利的東北方言。看起來甜美,但也喜歡賣可愛,球員們的關系很好,每個人都很喜歡這個“團寵”。
但是團寵是個哭包,尤其是比賽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是福原愛職業生涯第一次進入奧運會前四名。她充滿信心。她在半決賽對陣李曉霞時被0-4血洗。毫不奇怪,團寵又哭了。她為資本感到難過。
對于福原愛來說,張怡寧退休了,但是“大魔王”還在,網友開玩笑說:真的是鐵愛醬,流水“大魔王”啊!
看看她小時候打球的視頻,其實她從小就是個小哭包……
雖然萌翻了,但豆媽卻有點心疼,因為愛醬從小到大的壓力一般都不小。
3歲時,我開始打乒乓球。我的臉沒有球拍那么大。如果我的身高不夠高,我會張開凳子站在上面練習。
4歲時,他參加了全國比賽,并連續擊敗了比自己大的對手。但遺憾的是,他沒有進入前八名。當時,他忍不住哭了……
5歲的時候和媽媽瘋狂的特訓被打哭了,還懇求媽媽繼續陪她訓練。
同年,第二次全國大會首次獲勝,成為日本第一。
5歲時,她成為日本第一。當然,來自她自己和外界的壓力是不可或缺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個普通的課程表充滿了訓練!母親對愛醬的訓練一點也不放松,
一點一點的積累,讓愛醬逐漸成為日本球迷“精神領袖”,日本隊獲獎的希望。
日本雅虎在主頁上推薦了比賽的戰報。這也是目前主頁上10條新聞中唯一的體育新聞。
難怪身上的包袱這么重,有玻璃心。
事實上,中國不一樣嗎?如果你想走在前列,你不能與天賦競爭,你必須努力工作,為汗水而戰。比賽、閱讀甚至工作,普通人一步一步地戰斗。此外,這些競爭在很小的時候就悄然開始了。
我朋友的女兒瑩瑩4歲了。她聰明、勤奮、懂事。她經常在幼兒園受到老師的表揚,但她的性格太敏感、太強壯了。她想把一切都表現得最好。如果老師表揚別人,不表揚她,她會記得很牢,下次必須爭取表揚;還有游戲、活動等。她必須站在前面。如果你得不到第一個,你會不高興,甚至哭泣。
這種“我想贏得一切”、“輸不起”表現,就是過度競爭。我建議朋友多和女兒聊聊,幫她找出好勝的原因: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喜歡表達自己?還是因為害怕輸掉游戲,沒有人會喜歡她??還是試圖模仿兄弟姐妹這樣做?讓她意識到健康的競爭可以使她的身心發展良好。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幫助孩子糾正心態,讓他明白競爭是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以冷靜的心態看待超越和超越。
如果孩子成功了,不要盲目地表揚,也要讓他鼓勵對手;如果孩子失敗了,教育他接受失敗,并真誠地祝福對手。告訴孩子:“贏得競爭是值得驕傲的,但同伴之間的友誼和享受競爭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給孩子帶來功利主義
當孩子完成考試時,不要問他想得多少分,而是問他寫了什么。如果孩子參加體育比賽,不要問他是輸了還是贏了,而是問他是否給球隊帶來了分數,鼓勵他下次更努力地工作。
讓孩子知道,你想知道他的表現,這比輸贏重要得多。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面對孩子的挫折,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平等的角度安慰孩子,幫助他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他不斷嘗試。
在《爸爸在哪里》中,軒軒和哈薩克族的孩子們在比賽中摔跤,對手比他高一個頭,從力量的角度來看,軒軒根本不是他的對手。第一次摔倒,第二次摔倒,第三次摔倒,第四次摔倒……他一次又一次地從父親鄒市明的鼓勵中爬起來,最后智力和體力的爆發使他獲勝。拳王爸爸的毅力精神也傳給了軒軒。
就像我們享受看奧運會的精彩過程一樣,我們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享受競爭的過程。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贏得美麗和平靜。只要你付出努力和汗水,它就值得每個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