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和家庭問題專家羅斯蒙德曾經說過,現代父母比過去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總的來說,他們比過去更傲慢。這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問題上有似是而非的想法。事實上,如果父母能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他們可能會事半功倍。
1、受挫時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建議,當孩子遭受挫折時,父母應該通過成長理論家的學習方式來教育他們的孩子。如果孩子被騙了一塊糖,告訴他: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學會了識別謊言,將來就不會被騙了。這樣,壞事變成好事就會逐漸成為孩子們的慣性思維。在未來,當面對挫折時,它就不那么悲傷了。
2、困惑時
當孩子感到困惑時,父母可以抓住他解決問題的愿望,及時幫助疏導。例如,有一天孩子回家談論什么是理解萬歲,母親可以自然地告訴孩子他們和同事的誤解,并告訴她,誤解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他們是對的,及時溝通;找機會道歉。
3、待客時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課。孩子的言行會在不知不覺中規律起來,家長可以及時撥打,效果很好。比如客人帶禮物,爸爸可以適當提醒:你忘了說什么了嗎?如果孩子還沒有意識到,可以對客人說:謝謝你送的禮物,我代表孩子謝謝你!這時,孩子自然會學會說謝謝。
4、家長會時
家長會是孩子們最不安的時候,不管他們的表現如何。家長不妨借此機會與老師充分溝通。特別是在指出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先向老師匯報孩子在家的優異表現,充分交換意見。溝通結束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孩子們通常愿意接受,將來會積極糾正。
5、感興趣時
家長會立即制止孩子用物品探索電源插座的行為,但此時,他們也應該看到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然后給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勵和支持安全探索行為,因材施教。
6、當不良行為剛剛出現時
孩子養成壞習慣往往與第一次不良行為沒有及時糾正有關。孩子沒有是非觀,比如把食物扔在地上,無緣無故打孩子,不吃就哭。家長要抓住這第一次,幫助孩子打好基礎。
7、取得成績時
當孩子取得成就時,他們比平時更有信心。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來肯定和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把暫時的熱情轉化為持久的動力。同時,不要忽視可能的驕傲和自滿。
8、當小伙伴取得成績時
心智成熟的孩子有不甘落后的共同點。當朋友取得成績時,孩子表面上可能不在乎,但往往下定決心迎頭趕上。家長要抓住機會指導,提出適當的目標。千萬不要過度攀比,傷害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