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是規范跨國貨物交易的重要法律文件,其核心條款需涵蓋交易各環節的風險與權利義務。以下為主要條款的詳細說明:
1. 合同基本信息
- 當事人信息:明確買方與賣方的名稱、注冊地址、法律主體身份及聯系方式。
- 合同簽署日期與地點:確定法律效力生效時間及管轄法律可能關聯因素。
2. 貨物描述條款
- 貨物詳情:包括商品名稱、技術規格(如ISO標準)、型號、數量(單位精確)、質量指標(檢驗證書要求)及特殊屬性(如易燃品標識)。
- 示例:“5000臺工業級電機,型號XYZ-2023,符合ISO 9001認證,單臺功率≥200kW”。
3. 價格與支付條款
- 計價方式:注明貨幣單位(如USD)、價格構成(FOB上海港、CIF鹿特丹港)、是否含稅(關稅/VAT處理)。
- 支付機制:
- 信用證(L/C):開證行、信用證類型(如不可撤銷信用證)、交單條件。
- 分期付款:定金比例(如30%預付)、尾款支付觸發條件(如驗貨合格)。
- 匯率風險條款:約定匯率波動超過X%時的調整機制。
4. 交貨與運輸條款
- 交貨時間:精確日期或“最晚不遲于”(避免“合理時間”等模糊表述)。
- 交貨地點:港口/倉庫具體坐標,涉及INCOTERMS 2020術語(如EXW工廠交貨、DDP目的地完稅交貨)。
- 運輸責任:承運方選擇權、運輸方式(海運/空運)、裝卸責任劃分。
- 風險轉移點:根據貿易術語明確貨物損毀風險轉移時刻(如CIF項下風險在裝運港轉移至買方)。
5. 檢驗與驗收條款
- 質檢標準:第三方檢測機構(如SGS)、檢驗時間節點(裝運前7日內)、不合格處理(退貨/折扣比例)。
- 驗收流程:買方簽收時間限制(如到貨后15個工作日內提出異議)。
6. 包裝與標識條款
- 包裝標準:符合ISTA國際運輸包裝測試標準、防潮包裝要求、環保材料限制(如歐盟REACH法規)。
- 標記內容:?頭信息(目的地、HS編碼)、危險品UN標識。
7. 保險條款
- 投保范圍:明確運輸險(如Marine Cargo Insurance)、投保金額(110%貨值)、承保公司資質要求。
- 理賠責任:保險索賠文件移交流程及責任分擔。
8. 違約與賠償責任
- 違約金計算:延遲交貨按日計算(如每日0.5%合同總額)、最高限額(如不超過20%總額)。
- 質量違約:退貨條件下的賣方承擔反向物流費用。
- 連帶責任:如賣方供應商違約導致連鎖違約的處理。
9. 不可抗力條款
- 事件清單:列舉戰爭、疫病(參照WHO定義)、港口封鎖、自然災害(符合IMF不可抗力分類)。
- 證明要求:需提供當地商會或官方機構出具的不可抗力證明書。
- 處理措施:自動延期(最長90天)或合同部分解除。
10. 法律適用與爭議解決
- 管轄法律:通常選擇中立國法律(如瑞士)、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CISG)。
- 仲裁機構:約定ICC國際仲裁院、仲裁語言(英語)、仲裁員人數(3人制)。
- 訴訟管轄:如排除仲裁,可指定特定法院(如香港高等法院)。
11. 合同有效期與終止
- 自然終止:貨物驗收+尾款支付后自動終止。
- 主動終止權:一方破產、重大違約時另一方書面通知終止。
- 終止后果:清算已履行部分、保密義務延續。
12. 附加條款
- 技術附件:圖紙、參數表等作為合同不可分割部分。
- 合規條款:出口許可證(EEL)、進口國清關文件(如FDA證書)的責任歸屬。
- 環保條款:符合歐盟RoHS指令等區域性法規的義務。
風險提示:跨境合同需額外關注
- 外匯管制:買方國家外匯支付限制的免責條款。
- 知識產權:貨物不侵犯第三方專利的保證及賠償。
- 制裁風險:如交易涉及受制裁國家/實體,合同自動無效條款。
建議在實務中根據交易特性(如大宗商品/高科技設備)增訂專項條款,并委托國際貿易律師進行合規審查,以規避《聯合國國際貿易法》與屬地法律的沖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