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試者一上來跟HR說要8000元工資,人家是不是得往下“砍一砍”,也就是第一口價一定要往高了喊,這樣才能在后面留有空間。
其實你自己應該有所準備,有一個心理價位,這個價位不是我們信口胡說的,而是通過調查行業平均工資水平,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定的心理價位。
面試官這樣問你,說明你的面試已經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討論工資的問題了,雙方如果可以達到滿意,這事自然也就成了。
人家問你,就是在探你的底。用人單位當然是想著“用便宜人”了,所以才有此一問。而你只要報價,他們一定會說高。
這與買東西如出一轍,賣東西的一定是想著多掙點,而買東西的一定是想著少花點,可能這個比方并不恰當,但事實就是這么回事。
你首先開口報價,你就處于被動了。所以你可以反問“貴公司能給多少”,這樣就把皮球踢回去了,變被動為主動。
如果他們真的看好你,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工資水平。你覺得合適,雙方就成交了。你也不要問“最低能給多少錢”,而是你感覺自己能值多少錢。
既然面試是相互選擇,你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當面試官說“達不到”時,你可以說我感覺憑我的能力和技能,是可以拿到這樣的工資水平的。
這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不行再商量就好,一定要敢于表達出自己的訴求。敢于抬高自己的身價,對自己有點信心。
其實面試官已經有了心理價位,他之所以問你,就看你能不能主動往里鉆了,這其實就是一個陷阱。
語言的藝術博大精深,你來我往的博弈過程中,誰可以占據主動,那另一方自然就被動了。而這后面牽扯的一定是利益,就好利益的天秤偏向于誰了。
讓你說時,你就大膽的說,不要害怕失去機會而失去利益,他既然敢問就不怕你往高了要,本身就是還可以商量。
就看是你商量別人,還是別人商量你了。只有抓住先機,才能占據主動地位。面試官讓你先說的目的,就是讓你露出破綻,然后抓住先機占據主動。
你不管說多少錢,他都會這樣回答你,然后讓你自己落價,接著再砍你一刀,這樣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不要報自己的“最低線”,一旦把底透漏給人家,那就沒有任何回旋余地了,你就任人宰割了。
做人不要太實在,特別是為自己爭取利益時,一定要爭取利益最大化,把嗑嘮活而不是嘮死。
這個時候不要怕得罪面試官,是他讓你說的,你就大膽報價,實在不行接著商量,萬一行了呢,你不就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