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支代表亞洲參加世界杯(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亞洲人參加世界杯)的球隊名為韓國,他們參加了1954年世界杯。
這屆賽制比較復雜,16支球隊共分4組,每組有2支種子球隊和2支非種子球隊,種子球隊先后與非種子球隊較量,而種子球隊和非種子球隊之間無需比賽(每組只有4場),若小組第一與小組第二同分,則抽簽決定排名;若小組第二與小組第三同分,則加賽決定出線隊伍。
說這么多,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都覺得中國02的分組真特么慘,碰上了冠軍巴西和季軍土耳其,然而韓國隊當年比我們還倒霉,他在的這個小組都有:匈牙利(種子)、土耳其(種子)、以及 ——西德,由于歷史遺留原因,二戰后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的西德并沒有獲得種子身份。
然后倒霉的韓國二戰進0球失16球,先后慘敗給匈牙利(0-9)和土耳其(0-7),創下了至今未能超越的平均每場失球紀錄。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韓國再跟德國踢一場,他們會輸的更慘,因為德國是那一屆的冠軍。
德國人擠掉了土耳其,以小組第二出線,并先后戰勝南斯拉夫和奧地利進入決賽,決賽對手是曾經在小組賽8-3大勝自己的匈牙利(沒錯,匈牙利又是你!),在0-2落后的情況下,連進3球逆轉,史稱伯爾尼奇跡。
據說當時德國為了拿這個冠軍真是拼了老命,不僅在小組賽派出替補迷惑對手,還在決賽前統一為隊員注射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
話題扯遠了,這一年,中國剛剛結束抗美援朝,開啟第一個五年計劃,舉辦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之后32年,韓國隊再也沒有打進世界杯決賽圈。而3年后,中國隊也開始了第一次世界杯之旅,他們在預選賽中不敵印度尼西亞。
時間來到2018,韓國人進入決賽圈的次數變成了10。這個成績,和美國荷蘭齊平,比葡萄牙、智利、巴拉圭、喀麥隆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