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結構是SNN
無論是什么人種,這個網絡結構都差不多,多點少點節點對整個網絡都沒什么決定性影響。
但是這個網絡肯定有決定網絡性能的超參,這個初始超參是什么樣的就是隨機和遺傳混合了,超參肯定是千人千面,差異巨大。
比如人腦網絡中的激活函數,是根據不同狀態還會產生變化,這隨機能力更是頂滿了。
所以在某種應用場景上,必然有一些人原生大腦網絡的效率要優于大多數人,更為貼近理論上的理想模型(如果有的話)。
這種效率上的領先,一般體現在部分人學習某種知識上的高效率和領悟能力上,也就是我們對天賦的最基本的描述。
說實在的,后天的訓練只是喂數據,數據量大肯定是好的,但是這個網絡本質性能不會有變化,一些硬性的關鍵參數,目前也不知道是怎么起作用的更不知道是哪里起作用的,后天基本上沒用。
還有一種天賦的體現,或者說最玄學的情況是直覺。
圍棋的死活題是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本身是弱邏輯性的,死活練習就是不斷的輸入練習數據,讓人的計算力提升,順帶著提升人對某些圖形的敏感度,但是本質上就是為了提升計算力。
但是就是有一些人,計算力在同等級的棋手中并不處于領先(算力強是另一種天賦,只不過沒正規比賽且容易達到生理極限),但是對局時候就能在大家都算不清的地方找到更好的選點。這就是所謂的棋感,聽起來很神奇,但是他就是覺得這里價值大,能出棋。
在數學上一些方向的處理上,都是模糊的,就是有一些天才,可以隱約的感知某些未知方向跟其他的方向有點區別。
打個比方,獵手在追捕獵物時,可以感知獵物的種種狀態,這被不明所以的人稱為獵手的直覺,其實是通過腳印,分泌物,糞便,植被的壓痕或啃食痕跡等種種線索綜合判斷而來的,但哪怕把這些線索系統總結后傳授給其他人,沒有置身于捕獵環境里經歷過反復錘煉也是紙上談兵,因為真實環境更為復雜,遠遠超過人類的理性認知和總結,往往信息傳遞時還要損失一部分。
捕獵這個場景大部分知識還是顯性的,可總結的,那么對于那些前沿的,認知信息少之又少的領域,人類處于盲人摸象狀態,沒有足夠的顯性信息,只有極少數人的認知網絡能夠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因為神經網絡的本質就是分類,對于一般人來說完全沒區別的幾種輸入,可能在某個原生網絡里是有輕微差別的。
當然人都克服不了事后諸葛亮,倒果為因,強行賦予邏輯意義,甚至訴諸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