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精準性,同樣常常被忽視。
很多業(yè)余球友發(fā)完球,被對手打個措手不及,為什么?
計劃發(fā)兩跳不出臺球,結果發(fā)了一個半出臺,被對方搶拉上手,弄了個手忙腳亂。
思路并沒問題,主要是執(zhí)行的“精準性”差了,導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弧線,大家普遍重視。談一點自己最近的體會。
很多業(yè)余球友防守不好,很大一個原因其實是——防守時的弧線感不好。
總是習慣性去被動貼、擋,沒有主動的造弧線意識。來球力量小了,合不上力,回球的弧線太短太低,下網(wǎng);來球質量高,回球弧線太高太長,導致?lián)躏w或出界。
最后來談“摩擦”,有兩個小注腳供思考。
我們拉弧圈的時候,很多時候“出界”和“下網(wǎng)”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失誤方式,本質原因可能都出在摩擦。
“出界”,有時候是摩擦過多,有時候是摩擦不充分,下扎不夠造成的。
“下網(wǎng)”不說了,摩擦不住,一定會掉球。
另一個注腳是“撞”和“摩”。
“撞與摩”,一直是乒乓球領域經(jīng)久不衰的討論熱點。
其實,凡事都是大道至簡,當你真正學會了摩擦,就不會再糾結于所謂的“撞與摩”,完全是一瞬間,隨心所欲自然而然的事情。
會者不難,覺得難只能說明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