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30年前我家養過幾年馬,不是用來騎的,而是用來干農活的。最開始養一匹,后來下馬駒子然后繼續養大,中間陸續買新的或者賣掉老的,多的時候大概有4到5匹馬。干農活的馬可以養的粗放一些,如果用來騎乘甚至追求好看的話那更要細致一些,也就是投入要更大一些。
如果只養一匹用來騎乘的話,那與其養馬不如養一匹騾子。兒馬(公馬)比騍馬(母馬)高大,更適合騎乘,騾子介于其間吧,但不會受到發情的影響,脾氣會更好一些。
徒步旅行不能一年四季沒有休息吧,那么你需要休養生息的地方。
馬棚,首先你需要馬棚遮風擋雨,也能防盜防害。馬偶爾淋雨、淋雪沒問題,冬天也凍不死,但有個棚子會更好。夜里往棚子里一鎖,也更加的安全。以前偷馬偷牛的賊還是有的,鎖在棚子里夜里也要起來幾趟出門看看,甚至旁邊再養條狗。現在也許偷馬偷牛賊少了,但不能說完全杜絕,有個棚子還是更放心一些。
草場,每天需要放到草場里去吃草,也就是密馬。早上牽出去,晚上牽回來,中間還要根據草場情況適當的換幾次位置。用一根半米長鐵棍插在地上,一根20米長的繩子把馬拴在鐵棍上,讓馬可以在這一片區域吃草。當然,如果你有大片的牧場那就更好了,可以直接松開,讓其自由自在撒歡。我們農村有一片一片的農田,只有少量未開墾的草地可以用來放馬,所以必須要拴起來才行,否則就走到農田里吃莊稼了。秋收后田地里的農作物收完可以放開,但晚上要找回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所以白天要時不時的看看馬在哪吃草,關注其動向,晚上找的時候更好找。
草料,冬天草場被雪覆蓋就沒吃的了,所以還要提前準備草料。選擇遠離人家的草場,平時馬匹吃草不會走那么遠的地方,草長了一夏天會比較長,秋天的時候打草曬干,碼成垛運回家。無論白天晚上都要給馬草吃。即使是夏天有草吃的時候,也要每天割草,夜里給馬吃。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飲水,要有固定的水源供馬喝水。早上放馬前要飲馬,晚上鎖棚里前要飲馬,中午天氣熱的話也要牽回來飲一次。
飼料,如果一天干活多,吃草的時間就少了,那么還要增加飼料的占比。飼料泡軟在飲馬的時候參在水里連吃帶喝。根據各地情況可能具體飼料略有不同,我們主要是喂豆餅,也就是黃豆榨油后剩下的豆渣。
鞍具,如果用來騎乘的話,還需要準備一副馬鞍。
馬掌,長期騎乘走路鐵掌是必須的。
綜上,馬棚可以先不考慮,每天騎馬走到哪算哪,可以栓在你的帳篷邊上,風吹日曬問題不大。草場可以不考慮,但限定你的旅行范圍是遠離城市的地方,即使是農村也是遠離東部農村。農村不能全是農田,要有草場供你邊走邊吃,所以應該是山區或者牧區邊緣等,還不能太遠離人煙,有野獸出沒也不行,熊啊狼啊對你和馬都太危險。冬天溫度不能太冷,缺乏草料人也不舒服。飲水很重要,旅行范圍要靠近河流,當然實在沒水只要有農戶也可以解決。飼料是最重要的,畢竟你騎乘的時間長,吃草的時間就短,那就要讓馬夜里能有飼料吃,否則很快就餓瘦了,病了,走不動了。鞍具和馬掌在你能買到馬匹的地方應該都能買到,馬掌要根據磨損情況更換。
在騎乘的同時還要帶大量的人身裝備,馬的飼料等東西,一天是走不了多遠的。還不如人自己徒步背包方便。電影里看著帥氣,那是有大量的物資后勤做保證的。以前有客棧住人,有小二給喂馬,現在沒有這樣的客棧。
所以,只用一匹馬,單人匹馬走天涯只是美好的想法,很難完成。或者很狼狽,很辛苦,絕不會像你想象中那么瀟灑的。
徐霞客、李白這種游遍名山大川的,身邊都是有書童、仆人跟著的。想騎馬就騎馬,想坐轎就坐轎,想寫詩就有筆墨伺候,是不用考慮馬匹累不累,怎么喂,轎子沉不沉,壞沒壞,筆墨重不重、干不干的。如果你能像他們一樣有一個后勤團隊,那可行。需要投入多少就看你要的舒適度了。皇帝的金鋤頭是啥樣的咱沒見過就不做成本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