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要對自己的恢復能力有提前評估,對以賽代練的強度要有控制。
1、什么樣的人適合以賽代練?
1)恢復能力強的人:一般來說,水平高的,訓練量大的,有氧扎實的,睡眠好的,年輕的,恢復能力更強,這種即使全力輸出全馬,也能很快恢復并投入到下一場比賽中。
2)有氧強于速度的:有的跑者屬于耐力型的,速度相對較差,平時也不愿意練速度,那么參加5k,10k的比賽就是比較好的以賽代練刺激速度能力。
3)訓練質量上不去的:有的跑者平時自己訓練,質量一般,或者跑長距離也沒耐心堅持,此時去跑個比賽或許是提高質量的好方法,畢竟就算平時訓練質量再高,能有比賽高?
2、什么情況下適合以賽代練?
1)非賽期提高訓練質量,可進行半馬以下以賽代練。
2)賽季準備期需要拉長距離,自己又不愿意跑出質量,可以報個全馬。
3、什么時候不適合以賽代練?
重要比賽臨近時,不太適合全力輸出,賽前不宜過早出狀態,且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減少疲勞受傷風險。
身邊有部分跑者有這樣一個觀點:要多報比賽,多跑才有更多機會pb。
我個人覺得:要想pb就不能跑太多,至少得有側重,每場比賽都全力輸出,正如《曹穢論戰》中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很可能越到后面越疲勞,成績越差。
建議打算在重要比賽前,進行一些短距離的比賽以賽代練,比如上馬前跑個10公里,刺激下乳酸拐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