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本身是屬于「邏輯層次」中哪個層級的?
顯然,這是一個屬于「行為」層次的問題。
這時你就需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想要每周健身三次呢?」你的回答可能會是:因為我想要健康以及更好的身材。
這時,你就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愿景」層去看看了。
當看向自己的愿景層時,你的頭腦中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副非常生動的畫面:一年后的自己,身材苗條健美,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彩,肌肉緊繃,小腹平坦,在陽光下走路的時候,你的皮膚散發著珍珠般的光芒。
當你看到這副生動畫面的時候,是否會立刻充滿斗志?想要馬上就去健身。
答案不言而喻。
當聚焦在「行為」層面時,我們思考的僅僅是如何改變自己固有的習慣。
但是,如果我們能聚焦在「愿景」、「身份」或「價值觀」層,我們的行動自然就會發生改變,而且動力十足。
看到這里,相信你一定已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于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后的根本性動力。
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么「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后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并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