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一句話,說美國的教育講究的是輸在起點,贏在終點,而中國的教育是贏在起點,輸在終點。
美國是世界上對基礎教育投入最多的國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美國人是傻子,傻子是無法建立一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對不起我又跪舔美爹了),美國的基礎教育是建立在大量對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研究之上的,而中國所謂成功的基礎教育,是違背兒童發展規律的。
第一,對于兒童來說,運動比學習知識更重要。近年來國際學術界提出了兒童發展“感覺處理”的概念,也就是說,孩子只有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的感受世界,獲得并且良好的整理的感覺輸入,這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孩子如何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呢?說白了,就是運動,孩子能跑,能跳,能翻跟斗,會蕩秋千,爬高,會拍皮球,踢足球,就是孩子了解,并且運用自己身體的重要方式,有一些特殊兒童,比如自閉癥的孩子,還應該專門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叫“感統培訓”。而且特別要注意,這種培訓是有窗口期的。
我在日本出差的時候,去過一個體育館,看到很多家長把一些八九歲的孩子送來訓練,訓練什么呢?就是走一段平衡木,然后翻一個跟頭。我當時非常不理解這是在練啥,專業練體操又好像太簡單了。后來自己有了孩子,看了一些書,才知道翻跟頭,走平衡木這些訓練,能夠很好的刺激孩子的前庭,對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好處。而且,這種對身體的訓練對孩子的一輩子都有好處。我們的同齡孩子在學什么呢?在學奧數,非常痛苦的學幾年,學完了這輩子 恐怕都用不上(初高中學習的初等代數完全是另外一個體系),孩子還小,為什么我們就那么著急出發呢?為什么不能讓孩子把身體鍛煉好,四肢協調,能夠集中注意力之后,再去學習呢?
所以說,我們孩子所謂的數學成績好,完全是以剝奪孩子運動和戶外活動的時間換來的,讓孩子掌握了很多無用的知識,卻錯過了發展身體和大腦的窗口期,非常不值得。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期,花時間運動,把大腦和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再開始高強度的學習,難道不好嗎?
第二,我們完全不顧孩子的發展特點。中國人總有一種說法,說小孩子學東西容易,這是大錯特錯的。小孩子學東西很難,哪怕是成年人眼中最簡單的事情。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孩子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這個階段不可能做下一階段的事情。但反過來,高階段的孩子做初級別孩子的事情,就覺得很簡單。比如,你讓6歲的孩子做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很困難,無論你怎么練,孩子可能會有點進步,但始終會覺得困難,而且你無論怎么練,怎么教,孩子也不可能掌握兩位數的加法或者簡單的乘法(神童不在考慮范圍內)。但是,你讓三年級的孩子做這些,可能就很簡單。
再舉一個例子,我自己讀書時就發現,其實班上小學的時候最差的學生,只要升到初中,也會做小學階段的拼音,算數和閱讀。但這些學生在讀小學的時候,學的非常痛苦,老師天天逼,父母天天罵。我當時就覺得,其實這些打罵完全是不必要的,孩子長大了之后,這些東西其實都能掌握。
但我們的教師和家長就特別著急,一定要孩子必須立刻,馬上,完美的掌握現階段的知識。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甚至三四年級的學生始終有一個教學任務,就是不停的做口算。大篇大篇的做。但實際上有必要么?孩子現在做這些題覺得困難,甚至做錯事正常的,這是他發展年齡決定了的,再怎么練,提高不會很多,其實你讓孩子大一點再去做這些題,自然就好了。其實這種枯燥的,重復的訓練對兒童能力的提升非常小,你做的再熟練,能熟練過計算器么?但機會成本非常高,因為他過多占用了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失去了了解信息,探索世界,發展興趣愛好的可能。
第三,始終有淘汰思想。我們的教育始終有一種選拔機制,認為不合格的孩子就是要淘汰掉,而孩子為了避免被淘汰,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考試上面。而考試為了選拔,就可以用非常簡單的知識,出非常難的題。其實這些刁難人的難題做不出來,并沒有什么,并不意味著這個人就是失去了追求知識的資格。世界上老師做不出來的難題多了去,也沒見老師主動辭職的。但老師卻主觀(當然,也是被這個體制逼的)的認為,做不出來這些題,就沒有資格升高中,升大學,這就逼著孩子做難題。我高中三年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不是在學知識,其實是在和出題老師搞斗爭,光懂得知識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搞清楚出題人的套路。這樣 給孩子造成一個非常不好的后果。第一,不會提出問題。整個學生年代就在不停的解決老師出的題,壓根沒有辦法自己提出問題。第二,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面上看我們做題時在解決問題,其實不是的,我們是在出題老師的規定和引導下解決問題。第三,認為知識是無用的,只能用來做題,不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第四,對于有些發展較慢的孩子,很早就被淘汰出局了。
第四,文科教育極其失敗。整個教育階段,中國學生的閱讀量是嚴重不足的,如果只讀那么薄薄的基本語文書,基本上等同于文盲。更重要的是,歷史和政治教育的缺失(我們現在那叫灌輸,不叫教育),讓孩子基本上失去了對世界的框架性認識。他們基本上不了解,我們社會為什么要這樣運行,是什么導致了我們這種運行方式,以及這種運行方式是否合理。
這些弊端都導致,我們的孩子學到后面,就后勁不足。大部分大學生,從中學進入大學之后,整個人就散架了,完全失去了追求知識的動力。而事實上,二十歲開始,人才真正進入了學習的黃金時期,因為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發展成熟了,學習起來效率特別高,心理狀態特別好。但可惜,大部分中國學生在這一階段放棄了。所以說我們的教育是一種輸在終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