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研發部門雖然名義上叫“xx研發部”,但本質上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小作坊組成的生產型工廠,研發工作僅僅是這些小作坊工作內容的一小部分,這個小作坊還要同牽頭生產裝配,調試,試驗,交付,售后這些工作。小作坊的負責人不同研究所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叫主任設計師,有的叫系統工程師,本文統稱系統工程師。
小作坊里的系統工程師統攬全局,負責推進項目開展,保證產品按照節點交付,以及產品出故障后及時的售后維修等。與小作坊內的其他成員不同,系統工程師幾乎只能負責一個小作坊(小作坊內的其他成員要同時參與多個小作坊的工作,但是系統工程師一般只會負責一個小作坊)。因為系統工程師的工作內容特別繁雜,牽頭一款產品的研制,生產,試驗,交付,售后工作就已經能夠把他的精力全部耗干了,而且還要負責國軍標里規定的很多文檔的編寫工作,所以一個系統工程師幾乎只能負責一款型號產品,即使有同時負責多個型號產品的系統工程師,也是相關性比較大的型號。但是研發部門需要做的型號產品又特別多,有的部門同時負責一百多款型號產品,所以研發部門對于系統工程師是非常渴求的。
在研發部門中的非領導崗位里,收入最高的就是負責各個型號產品的系統工程師。如果一直只做軟件或者硬件,在研發部門中是很難升上去的,工資也相對偏低,只有成為一款型號產品的系統工程師,收入才會變多,以后也才有機會當領導。在軍工研究所的研發部門工作過的同學應該有這種體會,研發部門里會有意識的把每個新員工都培養成系統工程師。新入職的年輕人可能一開始做軟件或者硬件,工作兩年后領導就會安排他去負責產品中的一個組件,如果表現的好,再過幾年就會讓他成為系統工程師。
成為系統工程師為何技術水平會變低呢?在外面的企業中,系統工程師和架構師不論是工資收入還是技術水平都是很強的,為何研究所不一樣呢?因為研究所的系統工程師更加接近產品經理的角色,更多的是負責流程性工作和事務性工作,至于產品的架構和功能,雖然也有涉及,不過都是比較淺顯的。其實寫到這里,就已經發現研究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作坊的項目團隊中缺少像外面企業中那種真正的系統工程師或者架構師這種角色。那么在研究所里架構師的職責是誰負責的呢?因為缺少真正的架構師,導致產品很容易出問題,所以架構師的職責都是軟件工程師和硬件工程師在調試排故的時候自動擔任了,比如高速接口帶寬,不同接口轉換,握手協議,異步通信,數據流傳輸過程,這些架構方面的工作都是由軟件工程師和硬件工程私底下調試的時候拍腦門商量好,然后把設計結果反饋給系統工程師,系統工程師再寫到設計文檔里,因此研究所的設計過程與外面公司相比缺少一個架構師主導的自頂向下的設計過程,所以產品很容易出問題,所以研發人員才會有那么多出差排故維修的工作(研究所的各種問題也都是很多因素相互疊加,共同影響的)。
研究所里的系統工程師雖然更加接近產品經理的角色,但是工作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因為他一個人要統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他要去生產部門盯著生產,去檢驗部門盯著試驗,如果不盯著的話,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是不會優先干他的型號的,因為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要負責各個研發部門的型號產品,大家都說自己的產品交付節點很急,如果不催,不去盯著,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只會把產品往后排,這樣交付節點就無法保證。我記得進入研究所后領導分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去檢驗部門盯著他們給產品做振動試驗。。。
軍工研究所的研發部門既區別于互聯網大廠這種純研發類型的公司(因為軍工研究所的研發部門還要負責生產,系統工程師更加接近產品經理),同時也區別于民用加工制造業的工廠。在民用加工制造業的工廠里,研發人員就是只做研發,完成研發后把設計資料交給工藝人員即可,后面就是工藝人員和生產人員負責,研發人員幾乎不用參與,因為民用加工制造行業都是通過走量盈利,他們的產品都是會大規模量產的,所以需要專業的工藝工程師,到生產階段研發工程師就使不上力了。
但是軍工研究所的系統工程師要牽頭研發,工藝,生產和試驗,為何會這樣呢?前文提到過,因為研發部門負責的都是批產前的小批量訂單,每一款型號產品的訂單都很少,一年可能只交付十幾臺或者二十臺產品,也就是說,研發部門負責的所有型號產品都是小批量試制產品(相當于定制的產品,說“定制”更加容易理解),需要專門設計,專門試驗,專門生產加工,所以由系統工程師負責牽頭研發,生產,試驗的全過程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當然所有壓力也都自然傳遞給系統工程師。而研究所里的工藝工程師存在感就很低,因為原本屬于工藝工程師的很多工作都是由系統工程師負責了。
系統工程師雖然要牽頭一款型號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但是他畢竟只是研發部門的一個基層員工,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并不歸他管(系統工程師的直屬領導也僅僅是研發部門的領導,同樣也管不了生產部門和試驗部門,就更不用說系統工程師了),所以在研究所中也普遍存在權責不對等的問題,系統工程師無法對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形成強力約束,只能通過與生產部門和檢驗部門的員工私底下的個人關系來推動工作開展,這也就是研究所的領導們看中的業務能力。
研究所的系統工程師因為更加接近產品經理的角色,技術水平是逐漸荒廢的,所以即使辭職也去不了企業做架構師和真正的系統工程師。但是系統工程師也去不了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因為軍工行業的項目管理更加接近生產型的項目管理,研發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工作是協調工藝,生產,試驗,與互聯網公司的純研發型項目管理就是兩個緯度。
在研究所里,工作年限越長,就越容易成為系統工程師,而系統工程師的工作干的越久,個人的技能就與研究所的產品綁定的越深(比如個人技能點更多點在如何讓產品通過各種試驗,如何保護產品不掉漆,如何搞定工人師傅),既不能跳槽去企業做架構師,也不能去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就連年輕時掌握的軟件或者硬件技術也都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說在研究所里工作時間越長,技術水平越荒廢。研究所里的老員工同樣壓力很大,工作不順心,但是不會輕易辭職,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從研究所出去后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即使辭職也只不過從一家研究所跳槽到另一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