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產制度會導致研發部門的收入偏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十幾年前,研究所里研發部門的收入是低于生產部門的,那個時候新研制的型號任務較少,研發部門掙的研制經費在生產部門掙的生產訂單面前微不足道,生產部門是研究所的創收大頭,利潤大頭也都留在了生產部門,那個時候研發部門的工程師收入是低于生產部門的工人師傅的。所以在所里不要覺得自己是碩士或者博士學歷就牛逼,研究所可以說是全國學歷貶值最嚴重的地方,不管是碩士,博士還是工人師傅,都是為國做貢獻,人家生產部門是創收大頭,就應該人家收入高,和學歷高低無關的,也與工作的難易程度無關。
最近十年,隨著國家的新研制型號越來越多,研發部門的工資才水漲船高,逐漸超過了生產部門,只要不批產,新研制型號的利潤也是一直留在研發部門的。但是再過幾年,隨著型號逐漸成熟,型號也會逐漸批產移交給生產部門,同時國家的新研制型號也會逐漸變少,到那個時候,研發部門的收入會越來越少,生產部門的收入越來越多,就又變成了十幾年前的局面。
批產制度就會導致上述的情況,不僅僅在生產部門和研發部門之間會產生利潤隔閡,即使在不同的研發部門之間也會存在利潤隔閡。有的研發部門負責的產品相對簡單,因此故障率很低,部門不需要頻繁的維修排故,該部門的利潤就相對偏高,所以工資就發的多。有的研發部門負責的產品相對復雜,又是復雜電路,又是各種算法,產品的故障率偏高,需要頻繁出差維修,這個部門的利潤就偏低,工資相對少一點。這一點和企業不同,企業如果想重點發展某領域,攻克某技術難題,可能會砸重金挖人才,所以越難的地方,收入會越高。但是在研究所里,越難攻關的領域,因為開發難度大,攻關成本高,導致部門利潤少,研發工程師的工資就越少。
比如中航工業里參與研制C919的各個團隊,C919適航取證難度極大,研制了十幾年才拿到適航證交付給客戶,所以這十幾年里只有國家的研制經費,不像軍機型號除了研制經費還有甲方的采購訂單,所以C919給研究所帶來的利潤遠小于軍機型號,因此各個研究所里負責C919項目的研發工程師收入也都是比較低的。雖然發展民用大飛機是國家戰略,但是確實不掙錢呀,不能給所里帶來利潤,所以就應該拿低工資,別不服氣。目前C919已經開始交付給用戶,希望有了訂單后,利潤上來了,C919研發工程師們的收入能提高吧。
再比如航發集團,在幾大軍工集團里是收入最低的,雖然國家很重視,發動機又是必須攻克的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但是因為開發難度大,成本高,技術底子相對薄弱,利潤就偏低,所以收入偏低,這樣就很難用高薪招攬人才。我們應該向航發集團的工程師致敬,拿著軍工行業最低的收入,硬是把發動機搞出來了,向你們致敬!
在選擇研究所和部門時,不要有技術情節,不要想著挑戰自己的技術水平去研發難度大的部門,可能產品越簡單的部門,不僅工作壓力小,收入反而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