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型號來說,在批產之前,研發部門不僅僅負責研制工作,也負責小批量的生產,試驗,交付以及售后(即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所以研究所的研發部門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只做研發,而是更像是一個小型工廠,只不過這個小型工廠自己具有研發和設計能力而已。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對于研發部門來說,研制只是第一步,生產和交付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研發部門的重要利潤來源。
就像上一節提到的,為了能一直接收甲方的產品訂單,研發部門會盡量拖著產品不進行批產,畢竟一旦批產,這個產品今后就由生產部門負責,研發部門在該產品上的利潤就大幅縮水。然而產品不批產會導致研發部門負責的型號越來越多,經常是一邊研制新型號,一邊維護老型號,比如A型號剛進入研制階段,B型號進入試驗階段,C型號試驗未過,需要調試改進,D型號試驗通過進入交付階段,在用戶那里出現問題,需要出差排故。。。。。。幾個型號同時開展,工作量當然會很大,加班和出差是免不了的。以軟件工程師為例,他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每天要對A型號的代碼就行開發,編寫新程序;突然一個電話打來,B型號的系統工程師讓他過來將B的最終代碼燒寫進產品里,因為B隨后要開展各項試驗;剛對B燒寫完,突然又接到C型號系統工程師的電話,得知C試驗遇到問題,于是軟件工程師趕緊開展C的故障分析和調試;等到C的故障解決后,終于能繼續開發A型號的代碼時,D型號在用戶那里突然出問題,于是又得出差去用戶那里維修排故,開展售后工作。。。。。。
一個研發部門少的能同時負責幾十個型號,多的能同時負責上百個型號,然而一個部門往往就是幾十上百人,為了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保證項目節點,同時開展多個型號,研發部門都是采取的項目制,即每個型號任命一個系統工程師,由系統工程師帶領一個項目團隊,負責一款型號產品的研制,生產,試驗,交付以及售后維修。所以之前說研究所的研發部門是一個小型工廠并不特別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研發部門是一個由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獨立的小作坊組成的小型工廠。每個項目團隊就是一個小作坊,一個小作坊少的有幾個人,多的有十幾二十個人組成,負責一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但是畢竟型號太多,人力又有限,所以往往是一個員工要同時在好幾個小作坊任職,負責好幾個型號。比如我本人在辭職前,就同時參與五種型號產品的研制,而且由于人力實在緊張,往往還要身兼多職,在A型號里是軟件工程師,負責寫代碼,在B型號里是硬件工程師,負責畫電路圖,在C型號里是算法工程師,負責算法仿真。。。。。。
研究所的每位研發工程師都是這樣,每天多線程開展工作,同時推進多個項目,研發,試驗,售后一肩挑,寫到這里,越來越覺得軍工科研人員的辛苦。真的想給仍然奮戰在型號一線的前同事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