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情況,即空間無限大,有充足的持續的風流動,且天氣晴朗無雷雨等。
風箏一般有三個主要部件,風箏主體,尾巴,還有控制繩。
飛起來的風箏,受到四種力:升力, 重力,阻力和推力。
由于風箏在空中,風箏的形狀和角度使得頂部流動的空氣比底部流動的空氣移動得更快,而流體(這里是空氣)的壓力隨著流體速度的加快而減小,即貝努力原理。其公式表示為:
公式里,P 是流體的壓力,ρ 是流體的密度,v 是流體的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流體的高度。由于風箏上方的空氣速度大于下方的空氣速度,所以,根據上面公式,上方的壓力就會小于下方的壓力,風箏被推到空中。這就是上圖中的升力的產生原因,即由空氣壓力差產生的,而空氣壓力是由風箏主體上運動的空氣產生的。
第二個,就是重力,這個大家都清楚,就是是地球引力對風箏產生的向下的力。
第三個是推力,它是沿著運動方向推動風箏的向前力。風箏的推力是依靠繩子的拉力和風產生的移動空氣或風箏飛行的向前運動來產生推力。
最后一個是阻力,它是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向后力。阻力是由風箏正面和背面之間的氣壓差以及空氣在風箏表面移動的摩擦力引起的。
看了上面的受力,可見風箏想要持續升高,考的就是升力必須大于重力。
而升力想要持續大于重力,就必須有持續的壓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