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姚明作為籃球運動員和籃球管理者兩個不同角色來評價吧!
姚明作為籃球運動員,他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他是中國籃球史上最成功的球員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NBA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國球員。他對籃球運動的理解、技術和智慧都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當姚明退役后,他開始涉足籃球管理,并于2017年被選為中國籃協主席。在這個新的角色中,姚明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改善和發展中國的籃球行業,這不僅包括競技水平的提升,還包括行業結構、青訓體系、賽事商業化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問題往往比在籃球場上投籃更為復雜,涉及到體育政策、商業模式、文化推廣等多個層面。
如果有人說姚明“太懂籃球卻不懂中國籃球行業”,可能是在指出他雖然在籃球技術和戰術上有深刻的理解,但在籃球行業的管理和推廣方面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這可能包括:
行業政策和管理:籃球行業的發展受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其他政府機構的政策調控,姚明可能需要在這些框架內尋找改革的空間。
利益相關者協調:中國籃球行業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贊助商、球隊、球員和球迷。如何協調這些利益,推動中國籃球的整體進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商業化和市場推廣:如何提高CBA聯賽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增加商業價值,同時保持體育精神,是姚明作為籃協主席需要面對的問題。
青訓體系:中國籃球的長遠發展離不開青少年培養體系的建設,這需要時間和資源的長期投入。
因此,這種說法可能反映了人們對姚明在籃球管理層面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的擔憂,而不是質疑他對籃球運動本身的理解。實際上,姚明自擔任中國籃協主席以來,已經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CBA聯賽的改革、青訓體系的建設等,試圖推動中國籃球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