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輕人把職業理想看的更重,也就意味著他們愿意為了目標多付出努力甚至多犧牲,這種付出的精神是工作10年以上的群體較為缺乏的。
2、因為新鮮感帶來的工作熱情,這可不僅僅對年輕人自己的工作有影響,實際上年輕人的熱血是會感染周邊的群體的,這對整體的工作氛圍有良好的影響。
3、年輕人對錯誤依然存有幾乎“神經質般”的緊張感,這意味著他們的可塑性非常強。尤其是應屆生和實習生群體,他們的工作經驗幾乎為空白,意味著更容易養成符合所在公司的工作習性和思維習慣,這會讓同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
4、年輕人的潛在成長空間比多年原地踏步的員工更大。
5、許多大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出現了工資嚴重倒掛的現象,應屆畢業的起薪高過在公司工作幾年的老員工。所以,年輕人“便宜”說,不成立。
6、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的中年人最害怕收入流水斷檔,所以才會有“不要罵年輕人,因為他們真的會離職,要罵就罵有房貸的中年人”的說法。所以,年輕人“聽話”說,也不成立。
7、當代職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分工的極度專業化和細化,每個人都只從事很小的一部分工作,也就是我們自嘲所說的螺絲釘,每個人都是干“行活兒”的熟練工。而從一個萌新成長為“行活兒”做得飛起的熟練工所需要的時間已經被大大縮短了。
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或許就是,螺絲釘的經驗變得不值錢了,以前的職場會為你的N年工作經驗買單,隨著工作年限的提高,即使在同齡人中的能力沒有提升,工資也會提高。
而現在,許多資本家仿佛已經看出來了一些端倪,好像對于許多行業的大部分工作來說,工作經驗并不值錢,既然一個二十年經驗的搬磚工和一個三年經驗的搬磚工干的“行活兒”都一樣好,那我為什么要為那多出來的十七年經驗花錢呢?
8、我國勞動人口已經實現了從農民工紅利到大學生紅利的轉變,以前沒那么多好大學畢業的高學歷,基本面優秀的畢業生可選。
9、“便宜”這點我覺得要辯證的看,很多企業為年輕人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充分的試錯空間,算起來成本不一定比年齡大的員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