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你無法逃避和改變的根底,你可以不原諒不理解,但是你要學會去和解,這樣你才能活得舒坦! 如果原生家庭環境比較糟糕,但又影響不到他時,反而是他的動力。 如果是那種愛報怨父母的人,就算家里條件多好,總有他不滿足的地方,這就是精神匱乏,沒有思想,沒有境界。
回答于 2024-03-09 19:54
我發現很多時候人的邏輯都是服務于說話者本身,怎么對他們有利,他們就會怎么扯。而不是服務于事情本身,對他們不利的事,他們拐著彎也要避開。 人性如此 如果一個人完全實事求是說話,那一定是事不關己,他是旁觀者,如果他是當事人,說說也無妨,打造個人設也不錯。
回答于 2024-03-09 19:50
我理解的自我馴化是指:個體通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這過程很容易變成:為了他人妥協。甚至受到環境的同化)“自我馴化”既不是完全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也不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他人的感受。
回答于 2024-03-09 19:46
為什么現在短視頻都在罵父母?然后任何人不敢吭聲,因為早就堵住了某些人的嘴“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明白情況就勸我大度的人,離我遠點”。 我其實很理解原生家庭的孩子,有些父母的確差勁,甚至有的令人發指。 但同時,也有好多人活在童話世界的想象中,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瑕的美玉,被父母給破壞了。 我想說的是,你...
回答于 2024-03-09 19:37
這句話表達了一種自立自強的生活態度,強調個人應該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負責。它鼓勵人們承擔起個人責任,不依賴他人,不期待他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態度可以激勵個人更加獨立,面對挑戰時更有決心和動力。 然而,也要注意到社會是相互依存的,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與支持。在家庭、友情、伙伴關系以及社會...
回答于 2024-03-09 19:29
有的時候不會那么美好,品質并不一定能幫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所謂資助,無論是希望對方成為什么人或者因為對方是個什么人,都是一種交易而非單純的善意,這當然無可厚非,我們沒有那個財力能毫無顧忌的散財。
回答于 2024-03-09 19:27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意指對于那些身處困境、遭遇不幸的人,我們常常會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憐憫;但同時也會對他們面對困難時不去積極抗爭、改變命運的態度感到失望和憤怒。這是對人性弱點的一種感慨,既包含著深深的人文關懷,又飽含了對人應有自強不息精神的期待。 “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如果過于親近、寬容對待某些人...
回答于 2024-03-09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