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只會使自己怨天尤人、顧影自憐,失去前行的動力。當一個人把一切發(fā)生都歸咎于外界之時,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與其怨恨,不如釋然;與其痛苦,不如掙扎。人在逆境之中才會得到真切的成長,一帆風順的人生總少了點深刻。身處貧窮之時,需要做的是行動,而不是痛苦地內(nèi)耗。我想,我們最需要學會的事情就是為自己負責,將重...
回答于 2024-03-09 21:27
其實既不是父母選擇了孩子,又不是孩子選擇了父母。 如果人被動的來到了世界,那就要獨立、堅強,要努力的生活,爭取不被苦難來磨練。 不用被所謂的生養(yǎng)之恩綁架。你可以愛父母,那要建立在你真正的情感之上。 如果他們管生不管養(yǎng),那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選擇的前提是,要有選擇的能力,這個沒辦法,每個人情況不同,...
回答于 2024-03-09 21:22
談感情的時候就談感情,談錢的時候就好好談錢,談錢就是交易,如果把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按照交易來看待,那么我覺得是很可悲的,因為那樣的世界是沒有真善美的。 雖然“等價交換”的原則適用于商業(yè)交易,畢竟雙方都希望得到等值的回報。 但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情感的交流往往不是那么精確計量的。有時候,別人對我們的好可能是出...
回答于 2024-03-09 21:07
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 你解決痛苦,等于承認痛苦,那么它就存在。 放下它,快樂就來了。 就讓那個所謂的“痛苦”在那里就好了。
回答于 2024-03-09 21:04
人都是自私的,父母也一樣,或許我們該換位思考下試著去理解父母。 假如是你,身邊朋友都結(jié)婚生小孩了,你不眼紅你不想和別人一樣嗎? 都是人為啥別人有小孩你沒有?所以就會想要。說不定生下來養(yǎng)幾天你父母也后悔過呢,也沒把你掐死,試著去理解別人吧,換成你是你父母你不一定比他們做得好。 這么狹隘自私扭曲的心態(tài)恐...
回答于 2024-03-09 21:01
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恨我沒本事沒錢給他們,但我可以肯定,他們會恨我沒本事讓他們在親戚鄰居面前丟臉。 下次爸媽再說你,你就說你們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啊,還想我有多好?別被他們影響,哪怕是親生父母。
回答于 2024-03-09 20:54
看破了塵世間的紛擾和迷惑,就可以期待理解和抵達大道(即道家所說的宇宙自然之道,或者是佛家所說的解脫之道)。 具體來說,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紅塵:通常指的是人世間的種種誘惑、煩惱和紛爭,比如財富、名譽、情感等。在中國文化中,“紅塵”往往被用來形容世俗的、復(fù)雜的人間生活。看破:意味著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超越...
回答于 2024-03-09 20:50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迷”指的是迷惑、不覺悟,即生活在無明和煩惱之中,沒有看透生命的真相。在佛教中,輪回(Samsara)是指眾生因無明、貪嗔癡等煩惱,不斷在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輪回轉(zhuǎn)世,經(jīng)歷種種苦難。如果一個人處于這種“迷”的狀態(tài),就會被各種欲望和執(zhí)著所束縛,生活在輪回的苦海...
回答于 2024-03-09 20:49
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無論多么復(fù)雜和混亂,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和理由。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宿命論或決定論角度: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預(yù)定的,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事,即使在表面上看起來混亂無序。存在主義角度:強調(diào)個體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自我創(chuàng)造的。每個...
回答于 2024-03-09 20:02
生老病死:這是佛教四苦之一,指的是人類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四個階段或者狀況。生即出生,老即衰老,病即生病,死即死亡。佛教認為,這四種狀況是人生痛苦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所有有情眾生都必須面對的自然過程。因緣聚合:這是佛教中“因緣”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意指一切事物都是由眾多因素和條件相互作用、聚合而成,沒有獨...
回答于 2024-03-09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