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效應 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愿意再幫你一次。換句話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如果你正在追求一個女生,不要一味跪舔。否則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你為她付出的越多,越是難以割舍。 所以在愛情中,雙方都應該付出,任何一方只享受不付出,...
回答于 2024-09-15 16:16
社會認同效應 為什么某寶上,人們更傾向于購買那些銷量更高的商品。 為什么某團上,你更愿意去評分高的店鋪吃東西。 看樓盤時,發現周圍很多人,你覺得這個樓盤很暢銷。 這就是社會認同效應,個人的思維和行為很容易受到群體的影響。因為在多數情況下,社會認同效應是符合實際的,所以為了節省決策時間,我們相信大多...
回答于 2024-09-15 16:15
羅森塔爾效應 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實驗證實,你期待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這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你持有某種想法,會促使你付出相應的行動,而結果正如你期待的那樣。反過來想,假如你對賺錢或者脫單的欲望不抱希望,就會采取消極不作為的行動,你不付出行動,就無法改變現狀。 看到自己依然維持現狀,...
回答于 2024-09-15 16:15
利益相關效應 火車上,如果你說“讓一讓”,估計別人只當耳旁風。但如果你說,“開水,小心燙傷”,大家都會老老實實給你讓出一條道。 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受傷,這就是利益相關。 所以,你問別人問題的時候,不要只講自己的事,白嫖黨誰都不喜歡。你要明確指出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么價值,或者直接發紅包都行...
回答于 2024-09-15 16:14
固定行為模式 哈佛社會心理學家埃倫·蘭格發現,我們需要別人幫助時,如果能給出一個理由,成功的概率更大。 因為我們的大腦「內置」了一項程序,一聽到“因為”這個字眼,就會做出順從的反應。 所以,你在跟老板提加薪的時候,別說完加薪就沒后話了。 說出你的理由來,比如最近業績不錯,給公司帶來了不錯的收入。這樣...
回答于 2024-09-15 16:14
契可尼效應。 這是由心理學家契可尼發現的,指人們對未完成的事情會比對已經完成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 就是那句經典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也就是在看到這里時,你心里想著的那個人。
回答于 2024-09-15 16:14
鱷魚效應 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佳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佳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只腳。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要學會及時止損,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學會放下過去,及時止損,未來...
回答于 2024-09-15 16:13
暗示效應 A.想改變一個人的缺點,厲聲指責不如以身作則。人容易從不經意的暗示中,做出相對的回應。比如你希望對方約會不要再遲到,你要堅持每次都準時到,并在對方偶然不遲到的那天,夸獎他,給他形成心理暗示。相信我,他早晚會改變的。 B.上臺演講前,提前30分鐘到演講地點轉一轉,并到演講臺站幾分鐘,讓你的大腦...
回答于 2024-09-15 16:13
暴露缺點效應 指一個人適當地暴露自己一些小的缺點,可以使人們對他產生好感或信任。 人們通常更喜歡那些能夠與自己產生共鳴的人,包括那些有相似缺點的人。如果他太完美,會讓人感覺高高在上、難以靠近。反倒偶爾出一些丑,會增加他的人格魅力,會讓大家覺得他更有人情味。 所以,有時候一些聰明的人會故意犯一...
回答于 2024-09-15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