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酒會效應 在聲音嘈雜的環境中,比如酒會,我們的大腦會對周圍的聲音做出判斷,選擇性地傾聽重要的聲音,而忽略不重要的聲音。所以當有人喊我們名字的時候,我們總能立刻注意到。 與人交談時,特別是兩個人在約會中,經常喊對方的名字或昵稱,這會讓對方更加喜歡你。
回答于 2024-09-15 16:03
當你靜不下心來做一件事或做一件事很拖延時,可以先給自己5分鐘的時間來專注于這件事情,從而進入工作狀態。 大多數時候,你會發現你堅持了不止5分鐘,一旦你的大腦啟動了5分鐘機制,你會驚訝地發現,你還可以集中精力工作10分鐘、2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這個方法很適合拖延癥嚴重的人。
回答于 2024-09-15 16:03
黑暗效應 指在光線較暗的場所,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更容易減少戒備感,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會遠遠高于在光線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比如約你喜歡的女孩去一個燈光昏暗的咖啡廳,絕對比去一個吵鬧的大排檔更能表白成功。
回答于 2024-09-15 16:02
烏鴉定律 面對問題時,一個人如果不能正視自身的不足,一直抱怨,不改變自己的缺點,問題就會一直困擾著自己,事情還會加速朝他抱怨的方向發展。 學會把“這件事為什么發生在我身上"的怨念,轉變成“這件事是為了教會我什么"。
回答于 2024-09-15 16:02
配套效應 人在擁有一件新的物品后,會想不斷配套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平衡。 比如我們在網上買了一件新衣服,往往會忍不住想要再買別的東西來搭配那件衣服,比如褲子、鞋子等。 再比如每次獲得無門檻優惠券,總是會想辦法一定得用掉。
回答于 2024-09-15 16:02
投射效應 認識和評價別人的時候,我們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點的影響,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別人,即喜歡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即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歡,越看優點越多;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討厭,越看缺點越多。
回答于 2024-09-15 16:01
留面子效應 這個和登門檻效應相反,先向對方提出一個較大的請求,在遭到拒絕之后,退而求其次,提出一個小的請求,這樣這個小請求被答應的概率也會增大。 魯迅先生曾經打過一個比喻:如果一個屋子太暗,要開一扇窗戶,大部分人都不同意,但如果你先主張拆掉屋頂,這時候人們就會來調和,也就更愿意開窗戶。
回答于 2024-09-15 16:01
圓滿效應 我們畫一個圓畫到3/4的時候,突然一個電話打來,雖然我們此時在接電話,但是心里仍然會記著自己還沒有畫完的圓,而且會還會告誡自己一定要把圓畫完。 很多果粉覺得買齊蘋果三件套,iPhone 、iPad和Macbook,這樣才會完美。 還有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參加的朋友總希望自己可以集齊五福,錢多錢少是其次,...
回答于 2024-09-15 16:01
杯子效應 指通過觀察對方對于個人行為的反應,判斷對方是否對你有好感。 當你與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可以通過杯子效應來試探對方的心意。 在餐廳約會時,各自要了一杯喝的,等待美食;這個時候,可以把你的杯子挪動一下位置,無意之中將你的杯子更靠近對方的杯子。 如果對方沒有把自己的杯子拿走,就說明他是對你有...
回答于 2024-09-15 16:00
同質效應 人天生就是自戀的,我們總是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度很高的人,相似的人也更容易相互吸引。 我們喜歡自己,相當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了解自己,對自己很熟悉。所以我們會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或者是那些我們想象著可能和我們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人,這樣的人會讓我們感覺到熟悉和安全。 所以,想要吸引一個人,請盡...
回答于 2024-09-15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