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僅有中、美、俄、英、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這九國擁有核彈,當核彈頭和導彈這個投擲工具結合在一起時,便擁有了一定威懾能力。兩彈一星指的便是核彈、導彈和衛星,掌握了這...
目前全球僅有中、美、俄、英、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這九國擁有核彈,當核彈頭和導彈這個投擲工具結合在一起時,便擁有了一定威懾能力。兩彈一星指的便是核彈、導彈和衛星,掌握了這三項技術,就意味著邁入了準強國行列。
導彈與火箭具有互通性,一般來說,只要掌握了其中一項能力,就意味著他也能夠掌握另一項能力,朝鮮便是很好的例子,既能送衛星上天,也能投擲核彈頭。
導彈按射程來分,包括射程在1000公里內的近程導彈,射程在1000~5000公里內的中程導彈,射程在5000~8000公里內的遠程導彈,以及射程超過8000公里,能點對點跨越半球進行打擊的洲際導彈。

目前洲際導彈已不是五常的專屬,有核國家基本都有洲際導彈的研制能力,比如朝鮮就有,甚至一些無核國家也能夠研制。不過在所有洲際導彈中,論射程和突防能力等綜合實力,中、美、俄在全球仍然無人能出其右,配合海上或者水下的艦艇,威懾力可以覆蓋全球。
其中,我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其最大射程可達1.4萬公里;美國的“民兵 III”,最大射程可達1.3萬公里;俄羅斯最新研發的RS-28,射程更是能達到1.8萬公里。

地球近似一個球體,平均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換句話說,地球表面任何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都不會超過2萬公里。如果洲際導彈的射程能夠突破至2萬公里以上,不依靠機動能力,就可以實現點對點全球打擊。
有網友問,為什么這些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均沒有超過2萬公里呢?是沒有能力研發,還是怎么回事?
其實之所以不研發,并不是研究難度太大,主要是沒有必要。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全球的有核國家也都集中于北半球,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就1萬多公里。只需要射程1萬多公里的洲際導彈,就可以實現覆蓋。以北京和華盛頓為例,它們分別位于東半球和西半球,兩者之間時差為13小時,它們之間的距離約1.1萬公里 。
并且現在講究陸海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靈活性和隱蔽性才是關鍵。以核潛艇為例,地球表面70%都被海洋覆蓋,核潛艇在深海中很難被偵查到,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可以靠近目標再出手,1萬多公里的射程完全夠用了。

此外,更遠的射程,意味著導彈將要裝載更多的燃料,意味著導彈會變得更大更重,使其變得太笨重。而且相比于射程,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與突防能力更為重要。飛行距離過遠,飛行時間過長的話,被攔截的概率也會增大。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且能夠攜帶大當量核彈頭的導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懾能力。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