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政策里有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就是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也不可兼得,最多選其二。
中國選擇了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獨立性,放棄了資本自由流動。就是外匯進出中...
在金融政策里有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就是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也不可兼得,最多選其二。
中國選擇了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獨立性,放棄了資本自由流動。就是外匯進出中國要受到管制,比如現在個人每年換匯額度也只有五萬美元。
正因為資本不能自由流動,美國想通過熱錢快進快出來實現收割中國的目的就很難了。
退一萬步,就算熱錢沖進來成功薅到了羊毛,問題是你怎么帶出去?最后也只能留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建設了。
換言之,要想在中國賺錢,只能老老實實投資做生意,賺合理合法的錢才允許你帶走。
(如:最上面展示的封面圖,這是個不可能三角理論示意圖)
既然這個辦法這么好,其他國家為什么不能這么玩?
也就是中國不開放金融市場的情況下,美國居然允許我們參與到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是老美對咱情有獨鐘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中國很“特殊”。
特殊的地方總結起來,主要在于兩點:
1,獨立自主。
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大國之一。獨立主權,意味著我們不必像日韓那樣處處看美國太上皇的臉色,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經濟政策,受外部干擾很小。
經濟層面,因為西方的長期封鎖和堅持自力更生,我們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對外資的需求沒有其他國家那么大。
當年在改革開放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這種大體量的頭號外資來源居然只是香港、臺灣這兩個小地區。這說明中國本身就擁有非常好的工業基礎,對外資金依賴程度沒那么大,我們就可以對外來資本篩選,歡迎認真做生意的,拒絕那些投機倒把的資本。
所以,美國始終沒法逼中國打開金融市場,讓資本自由進出,也就無法收割中國了。
2,體制優勢。
一方面,我們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對外都是鐵板一塊,外部想對中國滲透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我們所謂的優質資產不是郊區那幾個工廠,而是基礎設施、電力、軍工、造船、航天、電子、精密制造、糧農、鋼鐵、ect... 還有國家的鐵路、電網和中國煙草。
這些資產,美國人別說想要抄底了,就是想進去上個班都要先學會遞煙敬酒。
實際上美元可以買到的中國資產,除了股市上流通股票以外,直接可以投資的大部分產業不能超過50% ;就算在我國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后,一些行業依舊保護性的限制或禁止。
想動我們核心產業的歪心思,門也沒有。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