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知道什么叫唯心主義么?
其實,“唯心主義”這個中文詞,是一個錯誤的翻譯。
唯心主義的英文叫idealism,詞根是idea,“觀念”的意思。
但是英文里的idea本身也是有來源的,它源自古...
您真的知道什么叫唯心主義么?
其實,“唯心主義”這個中文詞,是一個錯誤的翻譯。
唯心主義的英文叫idealism,詞根是idea,“觀念”的意思。
但是英文里的idea本身也是有來源的,它源自古希臘語中的idea或eidos,在柏拉圖作品中,一般翻譯為“理念”或“形相”,而在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則一般翻譯為“形式”。
所以,“唯心主義”就其本義來說,應該是“形式主義”(順便說下,與“唯心主義”相對的“唯物主義”(materialism),準確來說,應該翻譯為“質料主義”)。
在古希臘哲學中,形式標示的就是一個東西真正的本質,永恒存在,不生不滅。因為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現實世界中的一切東西,都只是暫時的存在,不是永恒的,而是會變化的。
以美的東西為例,現實中存在的所有美的東西,總有一天都會變得不美。傾國傾城的絕色佳麗,終有一天會變成紅粉骷髏。再嬌艷的花,也會枯萎。
但是,美之為美本身,卻是永恒存在的,是不可能改變的。這個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或美的形式。
因此,最早的唯心主義,只不過是說,在我們眼前這個生生滅滅、不斷流變的現實世界之上,還存在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由眾理念/形式構成的本質世界而已。跟“唯心主義”這個中文詞所暗示的心靈、思想、意識這些東西,沒有半毛線關系。
那形式主義是怎么慢慢變成后來的唯心主義的呢?
這個問題,首先和亞里士多德有關。
亞里士多德經過他的一番復雜的哲學論證,最終把世界的終極形式、本質或實體,確定為“努斯”(nous)。努斯在希臘語中的意思,就是心靈,或理性。當然,亞里士多德說的作為世界最終本質的努斯,不是人的心靈,而是世界的心靈,這其實就是他心目中的神。
所以,在亞里士多德這里,終極的形式(idea)和心靈(nous)是相同的。不過,形式(idea)本身還沒有心靈的含義。
后來,基督教興起。
以奧古斯丁為首的基督教神學家用基督教的教義消化了希臘哲學。他們認為,上帝才是終極的本質,而世界只不過是上帝造的。不僅如此,連作為世界的模板的那個永恒不變的形式(idea),也是上帝造的,“形式”是上帝用祂的神圣理智構造出來的某種思想樣板,也就是理念。
在這里,“形式”正式變成了某種“理念”——和心靈有關的、作為心靈產物的理念;形式和心靈正式合流。只不過,這里的心靈,是上帝的心靈,因此同樣也是永恒、普遍、絕對的心靈。所以,作為上帝心靈產物的理念,本身也是永恒、普遍、絕對的。
到了近代,隨著基督教傳統的衰落,以及一系列復雜的思想史變遷,人們慢慢地開始仿照上帝心靈的理念的用法,用idea去指人的心靈所產生出來的某種思想產物,也就是“觀念”(idea)。
到這里,古希臘的idea才真正變成了我們今天說的純粹主觀的個人的想法、思想、觀點。形式主義,也就真正變成了字面意義上的“唯心主義”,或“主觀唯心主義”,也就是您覺得一看就是錯的的那種唯心主義。而前面的那種把idea看作是上帝心靈產物的唯心主義,則可以稱之為“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的區別,就在于這個“心”,到底僅僅是個人的主觀的心,還是世界的普遍的心。
所以,總結一下:
“唯心主義”(idealism)原本應該叫作形式主義,跟心靈沒什么關系,是后來才跟心靈慢慢合流,形式(idea)也染上了心靈的色彩。
而根據對心靈的理解不同,唯心主義又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嘴里的唯心主義,其實只是主觀唯心主義罷了,它根本代表不了哲學史上真正的唯心主義傳統。
其實,哲學史上第一流的哲學家,基本都是唯心主義的,唯物主義才一直都是弱勢。甚至客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黑格爾說過一句更致命的話:唯物主義其實就是唯心主義,因為“物質”本身就是一個“概念”(Begriff),是絕對精神自我運動中的一個環節……
最后我想再補充一句:
其實就算是主觀唯心主義,也并沒有那么簡單。你固然可以說,在直覺上知道這種觀點很荒謬,甚至可以拿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樣的笑話來嘲諷,但你真的能夠邏輯嚴謹地證明主觀唯心主義是錯的嗎?畢竟所有你認為不依賴于你的思想、客觀存在的東西,那也都是你想到的啊!否則,這個東西你連說都說不出來。那我說這個東西依賴于你的主觀思想和心靈,又有什么問題呢?
當年謝林、黑格爾批判康德、費希特的主觀唯心論,可著實是費了一番力氣啊!主觀唯心主義并沒有那么簡單!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