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嘛,最著名的特征就是 朝生暮死,成蟲壽命短,很少超過一周。
既然壽命短,最好在同一時間出門,不然還沒找對象就嗝屁了。
蜉蝣成蟲完全不進食,蛻皮一次,交配產卵后,就會死亡。某...
蜉蝣嘛,最著名的特征就是 朝生暮死,成蟲壽命短,很少超過一周。
既然壽命短,最好在同一時間出門,不然還沒找對象就嗝屁了。
蜉蝣成蟲完全不進食,蛻皮一次,交配產卵后,就會死亡。某種程度上來說,集中出現的這幫蜉蝣就是在趕著送死…
當然,這是有好處的;
就是當昆蟲一口氣出現的數量過于多,那天敵就吃不過來了。
等天敵聞訊而來,甚至準備繁衍后代,食物早就已經沒光了。
這種策略能保證后代一直生活在天敵數量較少的環境中。
燈光會進一步把昆蟲聚集起來。

這不是個好消息,實質上是人造光源干擾了昆蟲的導航系統,讓它們繞著光源飛行。
飛來的昆蟲很大概率會因為高溫和脫水死亡,它們來不及交配和產卵。
這是人與昆蟲的一大矛盾。當昆蟲數量過多,會遮蔽交通燈、覆蓋道路,引發交通事故,對于這種情況,或許暫時封閉道路為好。
蜉蝣本身,因為總數很多,即使一大部分死于燈光,也不會真正威脅到它們的生存。
蜉蝣最怕的是水污染。它們對水質變化很敏感。
反過來說,如果某天蜉蝣大量出現了,這通常意味著河流生態系統相對健康。作為食物鏈的下層,大量的蜉蝣(包括尸體)能夠為周圍的昆蟲、蜘蛛、魚類、蛙蟾等提供許多食物來源。
除了蜉蝣,揺蚊也有類似的習性。集中出現時如同烏云一般。
并不是所有蜉蝣種類都采取嚴格同一時間段羽化的策略,也可能分散出現。
如果看到自家窗戶上出現了這些帶著長尾巴的纖弱飛蟲,或是看到了它們褪下的皮,不必緊張,它們不會對人帶來任何危害。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