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毫米的直腸亞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長大了足足10倍,成為50毫米的病變。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變),“質變”成了直腸癌。
李初俊主任醫師感嘆道:患者錯過了兩個重要處理時機:
第...
5毫米的直腸亞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長大了足足10倍,成為50毫米的病變。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變),“質變”成了直腸癌。
李初俊主任醫師感嘆道:患者錯過了兩個重要處理時機:
第一次機會:
在發生腸癌癌前病變前,患者未能在還是息肉的這個癌前病變階段接受腸鏡下超微創切除,否則便可祛除癌前病變,預防腸癌;
第二次機會:
即使息肉剛剛癌變,早期仍可通過內鏡治愈性切除。若及時就診,就可在內鏡下進行超微創切除局部早期癌變的息肉,無需開腹,無需切除腸段,可以保持腸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腸癌根治手術帶來的巨大手術創傷。
可惜,此案例由于拖延治療,最終需要實施直腸癌根治術,切除了包括腫瘤在內的腸段,治療過程必須承受著腸道器官缺失和較大的創傷,也需要耗費較多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
一般在臨床上,醫生都會建議超過40歲的人,無癥狀要做一次腸鏡檢查。而這并不是多此一舉,更不是亂開檢查。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梁寶松2022年在腸胃病刊文強調,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原因其實很簡單:
1. 結直腸癌癥狀非常隱蔽,在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癥狀,或者癥狀很輕微、不典型;息肉更沒有癥狀,只有腸鏡檢查時候才能夠發現;其他如CT、彩超、核磁等,則無能為力。
2. 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及時發現并切除息肉,是預防腸癌最有效的手段。
3. 根據臨床經驗,人到40歲,超過20%的人長有息肉,過了50歲,超過30%的人有息肉;60-70歲的人比例會更高。
4. 發現息肉和早期腸癌,治療非常簡單,在內鏡下就可完成,創傷也小,對預期壽命幾乎沒有影響!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強烈建議以下人群要及時做個腸鏡:
(1)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5)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腸鏡是檢查腸癌的有效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2018年接受采訪時表示,超過45歲一定要做腸鏡,如果沒有異常,做一次腸鏡管五年、十年沒問題,不會得結直腸癌。
文獻來源:
① 2020-04-25 中山六院《5mm直腸息肉的20年成癌記》
② 2022-04-15《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上海市抗癌協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③ 2022-10-11胃腸病《吃了個火龍果,揪出個大腸癌!》
④ 2018-07-20健康時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早發現一例癌挽救一個家》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