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腳為精氣之根”,泡腳是通過水的溫熱作用和藥物的藥性作用以及足反射區作用,來達到一定的治療保健目的,因為腳上有多條經脈循行。
人的生長與健康,病的釀成與痊愈,與人體經絡有著密...
中醫認為“腳為精氣之根”,泡腳是通過水的溫熱作用和藥物的藥性作用以及足反射區作用,來達到一定的治療保健目的,因為腳上有多條經脈循行。
人的生長與健康,病的釀成與痊愈,與人體經絡有著密切關系。
現代研究表明,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因此,腳對寒冷非常敏感。試驗證明,將雙腳放在4℃冷水中,三分鐘后就會出現流涕和噴嚏,所謂“寒從腳下起”即此意。
《瑣碎錄·雜說》說:“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說明人們早就把“睡前一盆湯”看作養生保健的措施之一。
中藥泡腳對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消除疲勞、祛寒等方面都有諸多益處。使用中藥, 就離不開“辨證”二字, 即使是外用泡腳, 不結合個人體質、狀況, 也往往難以達到效果。
一、哪一類人最適合泡腳呢?
經常在門診聽到有患者問,熬過的藥渣子可不可以泡泡腳,因為手腳經常處于冰涼狀態;大姨媽來了肚子痛可不可以泡泡腳;更有患者問,經常失眠,可不可以泡泡腳,那么,到底哪一類人最適合泡腳呢?
1.寒凝血瘀型痛經、不孕及月經失調等患者。
下腹冷痛,手腳發冷,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并帶有血塊。
痛經幾乎是每個女生都會頭疼的問題,月月糾纏不休,臥床休息,熱敷,喝紅糖水,姜湯等方式見效甚微,以上人群可以合理的使用中藥泡腳的方式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痛經。
2.陽虛寒盛者。
其表現為形寒怕冷,四肢冰涼,或腹中冷痛,或腸胃不適,進食寒涼食物易發生腹瀉,易感冒,抵抗力比較差等患者都可通過泡腳來溫經散寒,調和氣血,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
其表現為不易入睡,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腹脹便溏。
失眠多是情志所傷,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所導致,泡腳可調整臟腑氣血陰陽平衡,達到安神鎮靜的作用。
二、如何泡才有效果?
飯后2小時或睡前1∽2小時進行。
將中藥熬成湯汁,然后倒入足浴盆,可適量加水,水量沒過足背為宜,溫度控制在38℃至42°C為宜,泡洗10-15分鐘左右。
不可太熱,因水溫太熱則腠理開泄,蒸迫汗液,傷人津氣。所以泡腳時注意不要大汗淋漓,微微出汗最適宜。
三、泡腳的注意事項
1.過于饑、飽者不宜泡腳, 飯前30分鐘、飯后1小時內,極度疲勞等狀態下不宜泡腳。
2.如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尤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老人,孕婦和兒童,局部破潰感等特殊人群,更加要注意方法。
溫馨提示:
中藥具有寒熱溫涼的屬性,與口服湯劑一樣,如不對癥用藥可能適得其反。上述諸證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選用,最好經過醫生辯證后使用。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