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任期內推行一系列增加關稅的政策(主要針對中國,但也包括盟友如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其宣稱的目的和背后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減少貿易逆差(特別是對華逆差...
特朗普在任期內推行一系列增加關稅的政策(主要針對中國,但也包括盟友如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其宣稱的目的和背后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減少貿易逆差(特別是對華逆差):
- 這是特朗普最常公開強調的理由。他認為美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巨大貿易逆差(進口遠大于出口)導致了美國財富流失、工廠關閉和就業減少。
- 他相信通過提高關稅,可以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從而減少進口量,同時(理論上)促使外國降低對美國商品的壁壘,增加美國出口,最終縮小貿易逆差。
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
- 特朗普聲稱,外國(特別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如傾銷、補貼、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知識產權)損害了美國的制造業基礎,導致工廠外遷和藍領工人失業。
- 提高關稅旨在為美國本土產業(如鋼鐵、鋁、汽車、太陽能板等)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使其免受他國“不公平競爭”的沖擊,保護國內就業崗位,促進制造業“回流”。
作為談判施壓的籌碼:
- 特朗普將關稅視為一種強大的談判工具。他多次表示,加征關稅或威脅加征關稅是為了迫使貿易伙伴坐到談判桌前,并迫使對方做出讓步。
- 例如,在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同時,雙方進行了多輪貿易談判;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鋼鋁關稅是為了迫使兩國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最終達成《美墨加協定》)。
迫使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
- 在針對中國的“301調查”中,美國認定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政策和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不公平”行為。
- 對中國輸美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施壓中國政府改變這些被美方視為損害美國利益的產業政策和監管做法。
維護“國家安全”:
- 對鋼鐵和鋁制品加征全球性關稅(第232條款關稅)時,特朗普政府援引的理由是這些基礎工業的衰弱威脅到美國的軍事和工業基礎安全。
- 盡管盟友強烈反對,但美國政府堅持認為依賴外國(即使是非敵對國)的關鍵材料會危及國家安全。
兌現競選承諾與迎合選民基礎:
- 反對“糟糕的貿易協定”、保護美國藍領工人是特朗普2016年競選的核心綱領之一。加征關稅是他兌現“美國優先”承諾、鞏固其核心選民(尤其是中西部“鐵銹地帶”受全球化沖擊的工人)支持的關鍵舉措。
需要指出的重要方面和爭議:
- 經濟成本:?大量經濟學研究和現實證據表明,關稅的成本主要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成本增加、不確定性抑制投資)。許多研究未能證明關稅顯著增加了美國制造業就業或實質性減少了總體貿易逆差(尤其是對華逆差在貿易戰期間因供應鏈調整等因素波動較大)。
- 全球影響:?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被批評破壞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如WTO)。
- 談判效果:?雖然關稅迫使中國坐到談判桌前并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該協議內容有限,許多核心的結構性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施壓效果也褒貶不一。
- “美國優先”理念:?這些政策的核心指導思想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民族主義經濟理念,強調單邊行動和國家利益至上,與傳統上美國倡導的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規則有顯著不同。
總結來說,特朗普增加關稅的主要公開目的是:縮小貿易逆差、保護國內產業和就業、反擊“不公平貿易行為”、作為談判籌碼。其深層次動機則根植于“美國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想,旨在通過強力手段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位置,并兌現其核心政治承諾。然而,這些政策的實際經濟效果引發了廣泛爭議,其成本和收益在經濟學界和政策界存在很大分歧。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