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腸脹氣(腸道積氣)
表現:
腹部脹滿感,可能伴隨腹部膨隆。頻繁打嗝或肛門排氣(放屁)。疼痛較輕,多為隱痛或鈍痛,呈持續性。
常見原因:
飲食因素:攝入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
1. 腸脹氣(腸道積氣)
表現:
- 腹部脹滿感,可能伴隨腹部膨隆。
- 頻繁打嗝或肛門排氣(放屁)。
- 疼痛較輕,多為隱痛或鈍痛,呈持續性。
常見原因:
- 飲食因素:攝入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碳酸飲料)。
- 吞咽空氣:吃飯過快、嚼口香糖、吸煙等導致吞氣。
- 消化問題:乳糖不耐受、腸道菌群失調、食物消化不良。
- 疾病因素:腸易激綜合征(IBS)、慢性便秘。
處理方式:
- 調整飲食,減少產氣食物。
- 服用消脹藥(如西甲硅油)、益生菌或消化酶。
- 避免吞氣行為,如緩慢進食、少用吸管。
2. 腸絞痛(腸道痙攣性疼痛)
表現:
- 陣發性劇烈絞痛,可能突然發作,可自行緩解。
- 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伴隨惡心、嘔吐或腹瀉。
- 嚴重時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等反應。
常見原因:
- 嬰兒腸絞痛:3個月內嬰兒常見,與腸道發育不成熟、脹氣或過敏相關。
- 感染或炎癥:胃腸炎、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
- 機械性梗阻:腸套疊、腸扭轉、腸粘連(需緊急處理)。
- 功能性紊亂: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痙攣性疼痛。
處理方式:
- 對癥緩解:熱敷腹部、解痙藥(如匹維溴銨)、益生菌。
- 針對病因:感染需抗生素,梗阻需手術,嬰兒需調整喂養方式。
- 緊急情況:若伴隨發熱、便血、持續嘔吐,需立即就醫。
何時就醫?
- 腸脹氣:若調整飲食后無改善,或伴隨體重下降、血便。
- 腸絞痛:疼痛劇烈、持續不緩解,或出現發熱、血便、嘔吐等“報警癥狀”。
注意:嬰兒腸絞痛多為功能性,可通過拍嗝、飛機抱緩解;成人腸絞痛需排除器質性疾病。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801.html
-
發表于 2025-05-06 11:56
- 閱讀 ( 158 )
- 分類:教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