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松錦之戰的時候,前線指揮官就有:薊遼總督洪承疇、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楊國柱、密云總兵唐通、薊鎮總兵白廣恩、東協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巡...
例如松錦之戰的時候,前線指揮官就有:薊遼總督洪承疇、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楊國柱、密云總兵唐通、薊鎮總兵白廣恩、東協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巡撫丘民仰等一堆人。里面還有崇禎安插的心腹,例如馬紹愉等。
雖然總督名義上能節制總兵,但是只是節制而已,他們實際上都是平級的,互相認為同事都是散兵。
一開始小規模作戰的時候,明軍接連勝利,清軍節節敗退,皇太極都急得流鼻血。
戰前會議的時候,多方展開了激烈辯論,例如馬紹愉傳達崇禎帝的思想,建議直接一波豬突就好了“乘銳出奇擊之”,最后洪承疇表示在座的各位都是樂色,直接掀桌子“我十二年老督師,若書生,何知耶!”
之后明清雙方正面對轟,不分上下,直到清軍偷襲了明軍在筆架山的糧倉,洪承疇又開始商議著要撤退,回頭拿點補給再戰。
開完第二次軍事大會,洪承疇力排眾議制定下來了撤退方案之后,王樸部心態不穩直接溜了,唐通、馬科、吳三桂、白廣恩、李輔明部看見王樸都溜了直接開始跟著跑路。有機會的撤退變成了潰敗,剩下來的潰兵就被整個堵在了松山。
后來崇禎帝發現洪承疇被堵住了,丟了把尚方寶劍就讓楊繩武總督遼東寧遠諸軍,一個兵不給,讓他去救洪承疇。(又多了個最高指揮官)到了地方發現這局沒法救,死活按兵不動,就派了兩個副將送了兩波表示自己盡力了。
這一戰之后,洪承疇直接麻了,后方坐鎮的祖大壽也麻了,兩個高級官員直接投降。好不容易只身逃回大明的王樸也麻了,直接處死,只有吳三桂被永遠調到了二線,再也沒被派到前線過。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