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對農業生產是有效的,但是為什么化肥用了幾十年,現在國家開始一直在倡導化肥減量增效。可以簡單一句話概括的是,化肥曾經幫助了我國農業實現高產量,但是以后的農業發展規劃中,化肥要退位...
化肥對農業生產是有效的,但是為什么化肥用了幾十年,現在國家開始一直在倡導化肥減量增效。可以簡單一句話概括的是,化肥曾經幫助了我國農業實現高產量,但是以后的農業發展規劃中,化肥要退位了,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等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對環境友好的新型肥料將登上主舞臺,起主導作用。
化肥在一定歷史時期助力了現代農業的高產豐收,但是長期依賴化肥出現的土壤、環境、作物品質等問題已經很越來越嚴重了。
1、化肥通常是無機肥,無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無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多年的種植下,土壤的有機質水平下降非常嚴重,土壤板結、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我國土壤有機質含量現狀: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都比較低,除東北黑土地區有機質含量較高,可達2.5%~7.5%外,像華北、西北地區大部分低于1%,華中、華南一帶水田有機質含量稍高,達1.5%~3.5%。
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標志。
2、化肥中高含量的礦質元素利用率低,我國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僅有40%多,那么施用到土壤中的肥料營養元素大量流失了,聚集在土壤表面就會造成水藻大量繁殖,進而土壤鹽漬化情況加劇;
此外,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鉀隨著水流到江河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水藻大量繁殖,每年都有類似的新聞報道。
3、由于化肥利用率低,農民們發現施用常規量的肥料不能實現產量的增長,會繼續增加使用量,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為了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扭轉長期偏施大化肥勢在必行。
所以我國一直在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化肥的減量增效行動、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鼓勵增施有機肥、微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提高減少土傳病蟲害和化肥利用率低導致的水土富營養化問題等。
高標準農田的定義是: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截止2023年4月,我國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肥料使用方面,建議使用有機肥,如生物炭基有機肥就是很好的選擇,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調節土壤碳氮比、改善土壤板結、土壤鹽漬化等。
時科的生物炭基肥在全國多地參與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常規的有機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機質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活性微生物菌群的基礎上,時科生物炭基肥是添加了生物炭,進行炭菌復合增效的新型微生物有機肥。
中國用了幾千年的糞肥,現在不主推?
其實在化肥之前,農業施肥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依靠禽畜糞便和廚余簡單發酵、農作物秸稈燒成草木灰、田間雜草漚綠肥、河底淤泥等來增加土壤的肥力,效果可想而知。農作物的產量一直是不高的,不然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吃不飽的日子是占大多數呢?
上述傳統方式制肥效率低,而且還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禽畜糞便經過天然發酵很難腐熟徹底,施入土壤微生物繼續分解產生熱量容易燒根;糞便中攜帶的病原菌沒有被殺死,會造成土傳病蟲害。再比如秸稈進行焚燒,會造成大氣污染、火災風險,現在已經嚴禁該類行為了。以及漚綠肥,周期長,費人費事,肥效也不盡如人意,現在已經徹底擯棄這樣的做法了。
禽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等不是棄之不用,而是采用現代的農業科技進行了深加工制成了新型肥料,改良土壤、給作物提供營養同時對環境友好。
比如時科的生物炭基肥,是生物炭與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的有機物料混合發酵腐熟,或與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的經過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混合制成的肥料。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