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你的描述,新公司的操作存在明顯的稅務違規嫌疑,可能涉及偷逃稅款。以下是關鍵點的解析:
一、正常稅務邏輯(合法操作)
價稅分離原則
當客戶支付貨款時,應按照價稅合計金額(如1130元)對公轉賬,企業開具含稅總額(1130元)的發票(貨款1000元+稅額130元)。
- 增值稅計算:企業只需針對銷售額(1000元)繳納13%的增值稅(即130元),而非對全部1130元繳稅。
- 開票與申報:發票金額需與公戶收款金額一致,若客戶支付1130元,則發票也應為1130元。
你之前的合規經驗
客戶轉公賬113元(含稅),企業開票113元(100元貨款+13元稅),是完全合法的。企業只需繳納13元增值稅(若有進項可抵扣)。
二、新公司的違規操作(潛在風險)
拆分公賬與私賬
公司要求客戶將130元“稅費”轉至私賬,公戶僅收1000元并開票1000元,涉嫌以下問題:
- 隱匿收入:130元未進入公戶,可能未申報納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 虛假申報:發票金額(1000元)與真實交易金額(1130元)不符,屬于虛開發票行為。
公司的誤導性解釋
公司聲稱“1130元進公戶需全額交稅”是錯誤的。實際納稅基數是銷售額(1000元),而非公戶收款總額。企業只需對1000元繳納13%增值稅(130元)——與客戶支付的稅額完全匹配,無需額外承擔稅費。
三、企業的潛在動機
偷逃稅款
通過私賬收取130元,逃避對這部分收入的增值稅(130元)和企業所得稅(按利潤率的25%等)。
舉例:若130元未申報,企業少繳:
- 增值稅:17元(若實際稅負為13%,130÷1.13×13%≈15元,此處可能有計算差異)
- 企業所得稅:假設利潤率20%,則少繳130×20%×25%=6.5元
合計約23.5元/每筆交易。
洗錢或資金騰挪
私賬資金可能用于賬外支出(如回扣、無票采購),進一步脫離監管。
四、你的風險與建議
個人風險
- 若參與拆分收款、隱匿收入,可能被認定為偷稅共犯,面臨補稅、罰款(0.5-5倍)甚至刑事責任。
- 虛開發票責任:即使未直接開票,知情不報也可能擔責。
建議行動
- 保留證據:記錄公司要求拆分轉賬的書面/口頭指令。
- 內部溝通:通過郵件或書面形式詢問財務/上級,明確操作原因(留存書面記錄)。
- 擇機離職:若公司堅持違規操作,盡早離開以避免牽連。
- 舉報選擇:若想舉報,可通過稅務局官網實名通道(如證據充分)。
總結
新公司通過拆分公賬與私賬收款,意圖逃避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這種操作嚴重違法,且將導致企業和高管面臨重大法律風險。作為員工,需警惕個人責任,優先保護自身合規性。建議與公司溝通糾正做法,或考慮脫離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