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界將距今6500年,即公元前4500年以后的這片土地,稱為迦南,將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稱為迦南人。
同樣,迦南人這個概念,也是對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所有人的總稱。當時生活在迦南的也并...
現代學界將距今6500年,即公元前4500年以后的這片土地,稱為迦南,將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稱為迦南人。
同樣,迦南人這個概念,也是對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所有人的總稱。當時生活在迦南的也并非某個單一民族或者部落。許多民族共同在此生活。
當地的、外來的、農耕的、游牧的,不同名稱、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語言。古代迦南是民族大熔爐。
斯坦福大學的Roy King說:迦南人這個概念,是學者專門用來指代那些青銅時代晚期,居住在黎凡特南部不同地區的各種農耕或游牧民族的統稱。

在地域范圍層面上,迦南核心地區包括現今巴勒斯坦全部和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2160年以前,迦南并未受到太多外界影響。當地不同民族的區別也主要局限在地區內部。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加,古埃及人擁有了足夠的能力進入迦南。
剛開始僅僅是純粹個別的商業交往,一些有野心的埃及商人遠赴迦南經商。《辛努亥故事》中記載道:當時有一位來自迦南,經過西奈半島,前往埃及的游牧民族酋長。
在貝尼哈桑三號墓中的一幅著名場景中還描述了法老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在位第六年時,一位來自迦南的諸侯率領其眾多隨從、男女、兒童以及驢隊到達埃及的場面。這位諸侯送給埃及當地長官的禮物是化妝用的眼影。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埃及人也從迦南獲取牲畜。法老阿蒙奈美斯二世時期的一座墓葬中描繪了一位牧人,這位牧人旁邊的文字寫道:亞洲牛,來自迦南。
法老塞索斯特里斯三世時期的一座墓中的一群家畜上方的文字寫著拉努特牲畜。這里所寫的拉努特,已經被證實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也就是當時的迦南。
后來這種零星的商業交往逐漸發展為大規模貿易往來,從而為埃及政權向這一地區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此后,迦南的民族大熔爐中就再沒有缺少過埃及這一外來民族。
在古埃及法老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執政時期,法老政權開始進入迦南。
胡索布克在其傳記文獻中,詳細記載了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對迦南的遠征。在這次遠征中,他最遠到達了約旦山脈西部的塞凱姆,在今巴勒斯坦境內。

古埃及中王國后期,有一份文獻,名叫詛咒文獻。在這份文獻中,羅列了一系列當時的亞洲國家和這些國家的君主名稱。這份名單中所涵蓋的區域,最遠向內陸延伸至大馬士革。這證明了當時的法老和他的大臣們,不但已經熟知迦南,而且還建立了關于迦南的政治檔案。
大量證據表明,法老政權當時已經開始開發迦南的耶列斯谷地(Jezreel Valley)了。
而當時絕大多數生活在埃及的迦南人都十分謙遜,愛好和平。他們中的許多人從事家務勞動,或者在神廟中服務。

來自歷史文獻的類似證據還有很多,這里不再列舉。這些證據雄辯地證明了,當時法老的勢力,已經深度卷入迦南的社會關系之中。而古埃及人也早與迦南人深度融合,存在相當程度的通婚。這些都證明迦南人的后代同時擁有古埃及人和迦南人的血統。
除了上述來自歷史文獻的證據,也有大量考古學證據證明了這一時期迦南人的復雜成分。大量各類民族持續遷入遷出,并不存在一個單一民族。
比如,當時迦南的絕大多數墓地都是陶器墓,墓地里面普遍放置著陶器。
但在耶利哥出土的許多匕首墓中,卻發現了大量兵器。考古學家已經證實,這些兵器大部分來自當時從外地遷入迦南的游牧民族。這些游牧民族遷入迦南后,逐漸放棄了純粹的游牧生涯。
而且這些遷入迦南的游牧民族,也不是單一民族,而是不同的游牧民族集團。
一個多墳墓葬顯示,當時迦南有許多人口遷出,又有許多外地人口遷入。新遷入的人口一般來自周邊部落,他們往往組成遷徙大軍進入迦南。
這一地區墓葬中的陶器地層學證據也表明,居住在迦南的民族,與古埃及人和古敘利亞人之間有著密切聯系。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