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觀賞魚的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海水觀賞魚的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食欲觀察

不論哪種海水觀賞魚,其健康狀況都會在其食欲上表現出來。健康的魚,其食欲旺盛而正常,一旦患上某種疾病,首先會表現在食欲的減退上。所以在投餌時,應認真觀察魚兒是否有攝食時離群、食欲缺乏或拒食的現象,一旦發現有這些現象,就應立即查找出原因,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了治病時機。
夜間觀察
海水觀賞魚一到夜幕降臨,就會各自尋找好棲息之處,有的棲身于成叢的珊瑚之間,有的歇息于巖石空隙之中,有的隱身于水草叢中,有的則橫臥于沙石之上,各得其所。當開啟燈光之后,就都會活躍起來。此時,若發現個別海水觀賞魚有異常表現,就應及時找出問題所在,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恐懼感觀察
海水觀賞魚原本生活在海洋之中,所謂“海闊任魚躍”,自由自在,無所拘束。一旦將其飼養在狹小的水族箱內,魚兒會感到很不習慣,再加上各種魚的習性互不相同,容器內密度較高,環境不熟悉,魚就容易產生恐懼感,導致騷動,出現互相斗毆、撕咬,甚至兇猛的魚吃食文弱的魚的現象。經常觀察,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適當措施,予以防范和處理。
糞便觀察
海水觀賞魚每天一般都要排便1~2次,由于魚的品種不同,排的糞便也各有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有些魚排出的糞便呈白色液體狀,有些魚排出的糞便呈碎屑狀,也有些魚排出的糞便呈顆粒狀。若發現某種海水觀賞魚排出的糞便與平常不同,就說明有患病跡象,需立即采取診治措施。一般每天觀察5~6次,如早、中、晚喂餌后及飼養者上班前后,都要去觀察一番。
飼養海水觀賞魚如何喂餌
海水觀賞魚在喂食的時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喂食的餌料選擇,也有餌料的數量以及時間,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飼養海水觀賞魚如何喂餌!
飼喂

海水觀賞魚原本是生活在廣闊的海洋環境中的,一旦被移入水族箱中做人工飼養,猶如在草莽山野中放任不羈的野獸被關入籠中一樣,必定有一段時間會覺得不習慣,需要經過一個適應的過程才能定下性子來。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5個月。在這期間,最好投喂海洋中生長的它所熟識的活餌,然后再投喂海洋中死亡的動物餌料,以后再轉為投喂當地來源較廣的一般食物,讓其逐漸適應水族箱中的生活。
投喂的餌料,有動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和人工配合餌料三類。根據海水觀賞魚歷來的飲食習性,動物性餌料應以咸水中的動物性餌料為主,可以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活餌,也可以用一些冰凍的海洋魚類(化凍回暖后投喂)。植物性餌料也應以生長在海洋中的植物為主,如海藻、海菜等,其次才是生長在陸地上的青菜之類。人工配合餌料,如高蛋白營養薄片、粗顆粒餌料,也可作為輔助性餌料喂飼。
在動物性餌料中,作為海水魚餌料的品種較多,是比較容易得到的,海洋中的水蚤、水蚯蚓、血蟲、孑孓等都可喂飼,其他非海洋中生長的動物性餌料如魚苗、小雜魚、小蝦、雞心、牛心、牛肉及冰凍的魚蝦,也是很適宜的。
投餌的數量
應遵循少量多餐、適量投喂的原則,一般只宜投放同等大小淡水魚喂量的1/
3,每天以喂1~2次為宜。肉食性的海水魚,每天只需喂1次,喂量為同等大小淡水魚的1/3~1/2。素食性海水魚,每天投喂1~2次,餌料以藻類為主,也可適量投喂切碎的青菜等蔬菜,投喂量以能在1分鐘內吃完為標準。
若水族箱中喂養了軟體動物如海星、海參、枝狀珊瑚等,可喂些魚蟲或蛤蜊肉汁,每周喂2~3次即可。
觀賞魚錦鯉飼養的水質要求
錦鯉對生長的水質環境要求不苛刻,喜歡群居,比較容易飼養。錦鯉有很強的水溫適應能力,最適合錦鯉成長的水溫是23-28攝氏度。但是一般在5-30攝氏度的水溫中錦鯉都能正常生長。同時,飼養錦鯉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水溫突然發生變化。當水溫突變非常大時,錦鯉也會因為不能馬上適應而生病的。
從水質的軟硬來說,軟水和硬水都可以飼養錦鯉,但是不要來回給錦鯉更換水的軟硬度,這樣它會有應激反應。還有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水的酸堿度的問題,建議大家使用偏弱堿的水,一般ph值為6~8.5之間,這樣更加有力于錦鯉的生長。如果錦鯉長期處于偏酸性的水中的話,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體力減弱、體色變差(如白地變黃,緋質難以浮現等),嚴重時會發生爛鰓現象。
還有就是水的溶解氧的問題,如果這個處理不當,經常我們會看見錦鯉“浮頭”的跡象,此時就表明水中的溶氧量偏低了。但是過高也不行,很容易造成錦鯉患氣泡病。一般控制為5~7毫克/升屬正常。
此外,好的水質離不開硝化細菌和過濾,而過濾又關系到濾材,一般水族可能用到的濾材有:
沸石、細菌屋、活性炭、火山巖、石英球、毛刷、蠔殼、藤棉、珊瑚砂、生化球、玻璃環、陶瓷環、麥飯石、過濾棉。由于錦鯉品種極多,錦鯉飼養者們養錦鯉的密度也會比較大,所以過濾以及養錦鯉濾材很重要。
錦鯉的壽命都比較的長,但是要讓錦鯉成為長壽的魚兒,還得先替它養好水。而只有錦鯉生活的水質環境質量提高了,錦鯉才能健康的存活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