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觀賞魚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觀賞魚的白點病不但影響了觀賞魚的觀賞價值,還會嚴重危害到魚的進食,并且嚴重的話還會危害到魚兒的生命。人工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及時治療觀賞魚白點病。

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
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
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
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
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
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
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
羅漢魚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在羅漢魚飼養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羅漢魚身上長白毛長白點的癥狀,許多人不知道這是什么引起的,其實白點病是一些微生物侵入纖毛而引起的,這種病在春季多發,多和環境有關,在這個時候如果管理不善,比如魚缸沒有及時加溫、換水的時候水溫過低等,就容易起羅漢魚的白點病的爆發。
羅漢魚白點病

白點病的癥狀表現為在魚的表皮,鰭和鰓部會出現一點一點的細小顆粒。
白點病寄生蟲在它的一生中有幾個“階段”。
最初,它只是吸附在活石、底砂和缸壁等上面的小小的卵囊,一旦卵囊成熟破裂,寄生蟲就會從里面蜂擁而出,伺機尋找可以寄生的宿主。
它們鉆進魚兒的皮膚,生長成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這時寄生蟲正懷著他們的下一代,時間一到,下一代的寄生蟲們就從魚的身上脫落,形成新的卵囊,這就是他們生命循環的方式。
對于出現了這種病的癥狀,只要把魚缸的溫度提高到比平時高
一、兩度就行了。在32度左右即可。
鹽浴法或以甲基藍液長期藥浴可治療。
或用魚類白點病專用藥,注意加強氣泵打氣,使水中溶氧量提高。
大換水后加入硝酸亞汞、大粒鹽、白粉。
每2天換三分之一水補原藥量持續一星期,一定要一星期蟲體才能大部死亡不出幾天,白點病就會痊愈。
過后,最好用熱水將水族箱燙一燙以進行消毒工作。
溫差過大會導致白點病
當然,我們不要輕易使用些治療白點病的藥物,畢竟是藥三分毒,可自行準備材料治療此病。
我們可以用鹽、黃粉、過濾器、加熱棒這些東西,根據小瓜蟲超過25度則停止發育超過30度則死亡的特性來治療白點病,當發現金魚有白點病當天則停食,用加熱棒開始一步步加溫,
第一階段升至25度左右,大致半天魚兒適應后,升至28度加入適量鹽和黃粉來抗菌消炎,進而防止蟲病再交叉感染
第二階段提高水溫到30度,每隔兩天清洗過濾再加入黃粉,等白點完全消失三四天之后慢慢恢復水溫,情況不太嚴重的會自動痊愈。
溫差過大是魚白點病的誘因,我們在一年的春末夏初以及秋末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白點病的產生,特別是那些曬不到太陽又溫度不高的魚缸,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消毒也是比較好的防治措施。
孔雀魚白點病的治療
1、提高水溫:
孔雀魚患上白點病后,飼養者需要先將它們生活的水溫提高至28℃左右。因為小瓜蟲在28℃的高溫中是很難生存的,而且高溫還可以提高孔雀魚的新陳代謝,加快它們痊愈的速度。
2、藥浴:如果孔雀魚白點病的情況比較嚴重,那么飼養者可以選擇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給它們藥浴。每天藥浴5-15分鐘,連續藥浴2-3天,孔雀魚就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