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的嬰兒:已經有了思維
雖然嬰兒可以用語言和我們說話,但一些實驗表明,兩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思考,并有自己的觀點。
把8~10周大的嬰兒被放在電視屏幕前,直播他們母親的臉。屏幕上的母親可以直接看到嬰兒的臉,并根據嬰兒的感受與他交談,對他微笑,安慰他。然后嬰兒也會微笑,表現得非常平靜。
此時,如果母親與嬰兒的直接溝通突然中斷,則改為播放母親剛才的視頻片段。嬰兒很快就會打嗝、哭泣和轉移注意力來表達不滿。雖然母親仍然向他們發出信號和溫柔的話語,但這些惡棍已經意識到他們的要求與母親的反應脫節,并知道這是不合理的!
那么,回到直接交流會發生什么呢?一些嬰兒對剛才被戲弄的鏡頭表現出不滿,抬起頭,拒絕再看屏幕。他們會讓你知道他們無法忍受這種做法!
8~15個月的嬰兒
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已經跨越了社會化的關鍵階段。他對人和事感興趣,并希望讓我們分享他的發現。他經常指著一片葉子,一只鳥或一朵云,無論他說什么,我們都會興奮地回應他:是的,多么美麗啊!他會很滿意,因為他已經和你建立了思維聯系。
嬰兒出生后,母親們幾乎潛意識地模仿他。他在躺椅上伸展腰部。我們會伸出胳膊說:嗯,寶貝,睡個好覺。伸展腰部多舒服啊!嬰兒看到你這樣做,就會開始模仿你。過了一段時間,我們不知道是誰在模仿誰。
10~12個月大的嬰兒喜歡模仿我們,他喜歡玩電話和玩具餐具。因此,有些人認為,在模仿我們的行為時,嬰兒在所謂的心理理論中有更好的預測能力。
2歲之前:認為別人和他一樣
在嬰兒8~九個月大的時候,媽媽用手帕遮住臉,問:媽媽在哪里?然后很快拿出手帕,說:媽媽在這里!這時,嬰兒會咯咯笑。1歲以后~兩個月后,我們會看到嬰兒會把一件事放在頭上,然后笑——他在這里玩我的游戲!
18個月大的嬰兒,用手遮住眼睛,覺得別人看不見他,或者藏在透明的窗簾后面,認為你找不到他。你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嬰兒把頭埋在沙發墊下,讓你找到他,完全不管他的小屁股還在你的眼瞼下撅嘴!
2歲時,他會更靈活,能找到一個真正的藏身之地,但他不會注意一些細節:他不知道自己的腳從厚厚的窗簾下露出來,也不知道別人藏在桌子后面時能看到他的頭發。
直到3歲,他還會拿著不讓他拿的東西,把手藏在身后。他沒想到坐在沙發后面的父親會看得很清楚。他認為只要他看不見,贓物就會消失。
2歲:不會為別人著想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蘋果和香蕉,即使你告訴他父親喜歡吃蘋果,然后把蘋果給他父親,問他:父親高興嗎?他仍然會回答:爸爸不高興!因為他給他父親增加了他的感覺。只有在3歲的時候,孩子才能明白父親喜歡吃蘋果,而他喜歡吃香蕉!
會說才會想
嬰兒只有掌握了語言才能思考。研究人員對這一觀點有不同的看法。納黛勒是一個反對這種觀點的人。她堅信嬰兒的反應能力是天生的。她的觀點是,嬰兒的大腦可能是事先連接起來的。出生后,他們可以檢測到人類的行為并開始推理。納黛勒認為,語言肯定會加速溝通的發展,但語言不是情感條件,因為嬰兒對母親和自己態度的反應是脫節的。語言不是思維的條件,因為猴子不說話。但他們可以思考。
2~3歲之間:想的和做的聯系不起來
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能記住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但他們不能把這些與他們自己的行為聯系起來。當你從外面玩回來時,你甚至告訴他你把他的娃娃(或卡車)放在桶里。回家后,問他的娃娃(或卡車)在哪里,他會去桶里找的。但是,如果你再問一個問題:你怎么知道這個娃娃在桶里?他會回答說:我不知道。
3歲:開始象征性思維
在玩玩具電話和玩具餐具的階段之后,3歲的孩子可以用象征性的動作或東西代替,而不必使用特定的道具來玩游戲。例如,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購物游戲,他會拍拍你的手,說他為你付了多少錢,而不是拿一些東西當錢。這種假裝已經超越了特定的圖像。
同樣,如果他看到一個朋友把香蕉的一端放在嘴邊,另一端放在耳邊,他不會嘲笑他的朋友,而是微笑著對他的朋友說,好像要打電話給他。他對事物和事件的觀察使他學會了預測自己的行動和周圍人的行動。這又跨越了一個重要的階段!
成年猴子VS嬰兒
把猴子和我們的寶寶比較,有點奇怪,有點不舒服:我們的孩子不是猴子!然而,一些實驗可能會讓你感興趣。例如,兩位美國科學家在1978年做的思維實驗非常有趣。
在一只長尾猴面前,他們讓一個男人站在一串香蕉下。伸展你的手臂,跳起來。看起來你想要足夠的香蕉。男人出去后。長尾猴走到男人剛才站著的地方。抬頭看著香蕉。同時,當它發現旁邊有一把椅子時,它會爬上足夠的香蕉!
猴子的表現表明,它可以進行思維活動:這個人不是因為快樂而跳躍,而是因為他有足夠的香蕉。他還不夠!這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猴子不需要學習語言就能理解人類的意圖。我們的小嬰兒也是如此嗎?
讓1歲半前的嬰兒照鏡子,他開始認為鏡子里的人是另一個孩子。當他看到他周圍的東西和鏡子里的完全一樣,發現里面的人和他一樣,通過推理,他可以意識到鏡子里的孩子就是他自己!
4歲左右:已經有能力推理了
一個4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將他看到、聽到和觸摸到的信息聯系起來,并具有簡單的推理能力。當然,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實現正確的推理。讓我們來看看木偶薩利和安娜的實驗。
薩莉有一個籃子,安娜有一個盒子。薩莉在安娜面前把一個漂亮的臺球放在籃子里,然后放下籃子離開舞臺。安娜趁機把臺球拿走,放在盒子里。
這時,薩莉回來了,操縱木偶的人問孩子:薩莉應該在哪里找到自己的臺球?4歲以下的孩子會立即喊道:在盒子里!這是事實,因為他們看到安娜把臺球放在盒子里!
4歲以后的孩子會推理:薩莉沒有看到安娜拿走她的臺球。她認為臺球還在籃子里,所以她會去籃子里找。此時,他們已經明白,要判斷薩莉的行為,我們應該根據薩莉的經驗來考慮這個問題。這很好!所以我們必須承認,4~一個5歲的孩子,他的思維已經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表現出明顯的個人思維方式。
總的來說,為了培養孩子積極靈活的思維習慣,一定要教會孩子一些提問的方法和技巧,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的提問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