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嬰兒由父母或祖父母陪伴,很少與朋友一起玩耍。因此,在幼兒園開始時,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如果嬰兒不合群怎么辦?簡單的五個技巧讓你的寶寶成為合群的交流大師。
1、嬰兒不合群的原因
1.嬰兒先天性氣質類型造成的 有些嬰兒喜歡微笑,而有些嬰兒更容易哭泣;有些嬰兒容易害怕和害羞,而另一些嬰兒則不是。相比之下,先天性膽小、謹慎、內向的嬰兒會有意識地表現出控制和抑制自己的行為,在與人交往時很容易退縮。 此外,那些經常經歷挫折和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經常說我不能或我不能,認為他們不能做任何事情的嬰兒也容易出現社會退縮行為。 2.家庭因素深深影響著嬰兒成長的各個方面 寶寶最善于通過觀察學習,你的性格特征和社交行為很容易成為寶寶模仿的榜樣。如果你內向退縮,不喜歡與人交流,不與人交流,寶寶很容易出現社會退縮。此外,親子依戀的類型和教養方式也會影響嬰兒的社會交往行為。 如果你和寶寶沒有安全的依戀關系,無論你在陌生的環境中和他在一起,還是短暫離開后和他在一起,寶寶都會顯得緊張,容易出現社會退縮。 如果你對寶寶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完美,態度粗暴;或者基本上沒有要求,過度保護,一切都安排,嬰兒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也容易出現社會退縮行為。 3.環境因素影響嬰兒社交能力的發展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被老師重視、信任、交流、支持的寶寶更自信,不容易出現社會退縮。而那些被老師忽視、冷漠的嬰兒,往往抑郁、孤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沒有集體歸屬感,對老師、同伴和他人失去興趣,社會溝通行為會退縮。
二、如何讓寶寶更合群?
1.為寶寶釀造自信 鼓勵害羞內向的寶寶探索自己的行為,引導自己與周圍不同年齡的人接觸交流。如果你看到鄰居家的奶奶和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妹妹騎自行車,鼓勵寶寶試試。尊重寶寶,關心而不溺愛寶寶;鼓勵和表揚更多,但不要夸耀太多。參與寶寶的成長過程,與寶寶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對寶寶提出具體合理的要求,積極滿足和加強指導,幫助寶寶實現目標,增強自信心。 2.培養外交家的機會加技能 嬰兒已經主動與其他嬰兒交流,他會盯著對方,互相微笑,互相說話,吸引對方的注意。一歲左右,寶寶會有同伴交往,比如微笑,打手勢,互相模仿。這些都是最初積極的同伴交往行為,對后來的社會交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多帶寶寶出門,為寶寶創造更多與孩子見面、交流的機會,擴大寶寶的人際交往圈,增加寶寶的社交經驗。 幫助寶寶選擇合適的朋友。經常帶寶寶出去和孩子一起玩,或者邀請孩子回家玩,引導寶寶與人交流,讓寶寶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的溝通態度。 3.教孩子學會分享 讓孩子們經常和其他孩子玩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玩具有更多的玩法,并且會因為玩新玩具而感到高興。這樣,孩子們自然會喜歡和別人一起玩。 4.不要以為保護孩子保護孩子 孩子們在交流中發生沖突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許多父母看到他們的孩子遭受了損失,他們總是盲目地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樣做很容易讓其他孩子不滿意,變得不愿意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也很容易擴大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認為一切都是對的,而其他人都是錯的,這削弱了孩子的溝通能力。 5.教師的作用不可低估 嬰兒越小,老師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寶寶已經上幼兒園了,就要注意觀察寶寶和老師的關系是否良性積極。 一旦發現寶寶不喜歡老師或幼兒園,就要積極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多關注寶寶,鼓勵寶寶,引導寶寶的社交行為,增強寶寶的自信心。這樣,寶寶就會越來越喜歡老師,越來越喜歡幼兒園,不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