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慢跑是3歲以上兒童最推薦的。一方面,慢跑是一種相對穩定和緩慢的跑步形式,心率一般為每分鐘140~150次,更適合3~6歲兒童的生理特征。另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動作不協調,身體力量弱,平衡能力差,跑步時步幅小,步頻大,是發展孩子平衡能力和身體力量的有效手段。
當然,孩子跑步和走路一樣,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家長在這個時候扮演教練的角色勢在必行。從以下幾點入手:
◆走跑交替
這是孩子們開始學習跑步的最好方式。父母應該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模仿鵝、鴨子和其他動物的行走。教孩子們正確的慢跑姿勢,逐漸達到大步、輕著陸的效果。
◆幫助孩子學會用鼻子呼吸
年齡越小越難做到這一點,所以一般是先教孩子口鼻呼吸,呼吸時嘴巴不張大,然后過渡到完全用鼻子呼吸。
◆根據孩子的體質和氣候變化,安排跑步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從幾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時間。由于幼兒期各方面功能不完善,初始階段一般不超過20分鐘。夏天盡量安排在早上,冬天可以晚一點。
◆慢跑前不要吃得太飽,吃完后不要馬上跑步
當然,空腹跑步是不合適的,否則會對孩子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慢跑前做一些準備活動,如體操、跳躍等。慢跑結束后,不要立即停下來,做一些放松的活動,讓身體逐漸恢復平靜
孩子的平衡能力還在發展中,但跑步時步幅小,頻率快,頭重腳輕,容易摔倒,這也是一些家長擔心的,有些家長甚至限制孩子學習跑步以獲得安全。事實上,沒有必要因為窒息而放棄進食。只要父母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他們在運動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能,他們就可以拯救危險。
溫馨提示
●跑步前警告孩子注意安全。例如,不要在路邊或擁擠的地方跑步,以免相互碰撞;跑步時向前看,避免土堆、礫石等障礙物,以免摔倒。
●教孩子們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時間。一般來說,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時間概念較差,運動時間往往由興趣決定。為此,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跑步,讓他逐漸熟悉和掌握跑步的節奏和速度。訓練時間的概念可以根據跑步速度來制定,比如以同樣的速度跑幾分鐘,或者在公園和操場上跑幾圈。當孩子掌握了跑步的速度和時間時,就不會出現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
●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不宜長跑。長跑是指女性超過800米,男性超過1500米,是一項非常體力和耐力的運動,不利于兒童的健康。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五歲的孩子在成年人身后遠距離跑步,這實際上是不合適的。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四五歲兒童身體各部位的功能還不成熟,特別是與運動直接相關的骨骼和肌肉仍然非常不成熟。例如,骨骼彈性大,硬度小,容易變形,肌肉纖維薄,容易疲勞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