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手和腳姿勢不靈敏,等進到必須較長時間久坐學習課堂環境后,教師就會感覺孩子很散漫或者學習的態度不認真、不專心,實際上,對這種大動作發展不良孩子而言,有的時候他們都是力不從心。
因而發覺孩子專注力不足時,很有可能應該考慮孩子的大動作發展是否到位,假如大動作不平衡或者身體肌耐力不夠,就需要運用適度的訓練法來改變,由于只有環境姿態基本牢固了,孩子才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注力。
大動作發展與注意力有關系嗎?
所說大動作發展,是指身體大肌肉組織根據肩部、骨關節、軀體、四肢、膝關節等位置表現出了爬、坐、走、跑、跳等大動作的能力。
身體大肌肉組織及骨關節便是承擔平穩身體姿態的前提,其實就是環境姿態,環境姿態的好與壞,針對未來學習和注意力有重大的影響。
打個比方,當小孩子提前準備用筆寫字,并不是只有手臂一個動作,還包含它的肩部姿態、它的胳膊應放在哪里、腳要擺放在哪兒、后背應該怎么伸直等,僅有這種大動作都及時,他才會有方法或能力用平穩姿勢做書寫這件事情。
因此,假如大動作發展欠佳,比如坐姿不正、手無力、肩部傾斜,那樣小孩子就沒有辦法專心致志看老師講課,手部也難以融洽,這樣一來,字就寫的長得不好看,或者無法在學生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也使教師感覺他不夠專心,缺乏毅力。
大動作發展落伍3個月之上需要注意
遭受環境和先天性身體生長發育產生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大動作發展速度都不太一樣,有些甚至快一點,有些慢一點,但是,正常情況下還是得合乎一般的生理發展規律性,比如:2歲孩子該會自主上下樓,4歲孩子能夠單足跳一下等。
假如孩子的大動作能力落伍同齡孩子3個月之上一定要注意了,由于大動作是認知能力的前提,僅有大動作發展成熟,接下來認知能力,比如堆積木、繪圖、書寫等,才會有方法做得非常好,因此,假如孩子有明顯大動作比較落后狀況,家長應該積極主動找到原因。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大動作發展評定量表
年紀 發展新項目
1歲 兩手扶住家俱會沒走兩步。
母親兩手拽著會移兩步。
扶住物件自身站立起來。
2歲 就會自己上下樓。
自身由桌椅上爬下。
一腳站起另一腳踢球。
3歲 會手掌心向下失球或丟東西。
不扶東西雙腳離地跳。
4歲 無需扶著人或護欄能自己上下樓。
不扶東西能單足跳一下。
5歲 能夠以腳指頭及腳后跟相連往前走2~3步。
不扶東西能單足跳5次左右。
6歲 不扶東西能單足穩定站起10秒左右。
能兩腳并攏跳高45厘米左右。
7~9歲 可以跳蠅,頻次從少到多。
可以騎單車。
10~12歲 能夠把以前的大動作能力主要表現得很好,比如跳蠅加速、跳更高更遠、方法更強等。
注:現階段醫學上非常少定下7歲之后會有的大動作規范,因而,7歲之后只以品質或效能提升做為參考依據。